从销量上来看,在乘联会统计的近100家车企中,今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出现50%以上下滑的车企有二十多家。这些车企中有天津一汽、一汽海马、东风裕隆等这些逐步没落的自主品牌车企,也有诸如长安标致雪铁龙、东风雷诺、广汽菲克这样的合资车企。
无论自主,还是合资,一些弱势车企在行业整体大环境持续下行,汽车产业面临调整、重构的当下,开始加速进入新一轮的末位淘汰赛。
最近几年,汽车产业“新四化”的推进,以及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扶持,使得部分传统车企开始从产业转型的角度积极寻找新的出路。在这方面颇具代表性的企业有江铃汽车和宝沃汽车。然而,自去年开始,在车市下行的冲击下,这两大车企被主流大军甩在了身后,大有被边缘化之势。那么,进军新能源,能否挽救这些车企“被淘汰”的命运?
江铃:“触电”能否避免被边缘化?
作为一名老牌的传统车企,江铃汽车以商用车起家。早年,借助明星车型福特全顺,江铃在轻卡市场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如今,江铃旗下JMC品牌卡车、JMC品牌皮卡,以及JMC品牌轻型客车在商用车市场均有稳定的市场表现。然而,在乘用车领域,由于江铃旗下自主品牌驭胜的持续孱弱,加上江铃福特的产品布局有限,所以,其在该领域始终没有太大起色。

如今,江铃新能源产品体系逐步完善,车型涵盖两厢及三厢纯电动轿车,以及纯电动SUV。然而,随着今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逐步退坡,江铃新能源的市场表现也呈现出萎靡态势。据乘联会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江铃新能源累计销量为1.18万台,同比下滑三成以上。
江铃新能源销量的下滑,不得不说与国家政策补贴退坡,产品同质化严重有关。纵观江铃新能源旗下产品布局,虽然覆盖面较广,且售价不高,但没有与市场上其它产品构成差异化竞争。另外,纯电动汽车市场失去政策的驱动力后,市场表现势必一落千丈,而江铃新能源这类依靠政策存活的新能源车企,在产品竞争力不足的情况下,必然遭遇冲击。
如果说江铃新能源的成立和发展,是国家扶持新能源汽车这股东风驱使的结果,那么,宝沃的“触电”,则是为“活下来”而不得不为之。
宝沃:“造车第三极”意欲何为?
同样是2015年,宝沃汽车(中国)有贡献公司注册成立。短短四年时间,宝沃领导层虽然几经变换,但媒体和公众对其“讲故事”的营销功力,以及“中国资本控股的德国品牌”定位,尤其印象深刻。

不过,遗憾的是,BXi7并没有在市场上呈现应有的销量表现。去年年底,因宝沃财政吃紧,陷入巨额亏损的福田汽车决定抛售宝沃67%股权;2个月后,神州接盘。对此,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杨嵩接手宝沃,其核心使命就是让宝沃实现资产重组,最终为福田卖出不错的价格。

新上任的宝沃汽车全球总裁Bruno Lambert(布鲁诺·兰伯特)认为,宝沃汽车将在新模式的赋能下,致力于新一代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成为介于传统主机厂和造车新势力之间的“造车第三极”。
然而,在新的投资方助推下,宝沃的“电气化”之路该如何走?能够走多远?值得业内关注。
车市下行,汽车产业重构,促使传统车企加速触电。但是,对江铃和宝沃这类相对弱势的车企而言,“触电”能否保证其顺利前行?在当前来看,仍是一个未知数。
业内认为,当在新能源市场起调控作用的政策“大手”逐步收缩后,新势力车企的崛起,传统车企巨头的进驻,或让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从行业发展趋势而言,纯电动汽车取代内燃机车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所以,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景格外广阔。然而,短时间内,车市仍以内燃机车为主导。
当前,在政策退缩,产业重构的格局下,弱势车企能否熬过这个“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