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汽新能源早在2014年便开启了对石墨烯技术的研发,6年间逐步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结构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技术,现已完成电芯、模组、电池包样件的测试工作。在实车测试中,石墨烯电池仅需8分钟就可以将空电池充电至85%,且电池寿命和安全性均已达到使用标准。希望广汽新能源能够说到做到,将这一久违的黑科技尽快投入量产。

关于刀片电池不会自燃这一优点,通过一组针刺试验便可直观了解。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三元锂电池,在钢针刺穿后表面温度瞬间超过500℃并开始剧烈燃烧;而续航稍弱、稳定性更高的传统磷酸铁锂块状电池,针刺之后虽无明火但有烟,表面温度也达到了200℃-400℃。而刀片电池在在针刺后无明火、无烟,电池表面温度维持30℃-60℃左右,就连放置在表面的鸡蛋也丝毫无损。刀片电池已经随着比亚迪汉在欧洲首发,并将于6月在国内上市。

事实上早去年7月9日,蜂巢能源召开的产品发布会上便已发布了“全球首款NMx无钴电池”。目前蜂巢能源的无钴材料已完成百公斤级试产,采用该无钴材料的电芯产品同步开发中,能量密度达到240-245Wh/kg。此外,蜂巢能源还采用了叠片式的电芯形状和结构,使得能量密度提升5%、循环寿命提升10%、成本降低5%。蜂巢能源将在5月18号举办名为《无钴,芯未来》的线上发布会,非常值得期待。

来自英国的OXIS能源公司近日宣布,将与巴西的开发公司CODEMGE一起合作,在巴西建立世界上第一座锂硫电池工厂。按照OXIS能源公司的计划,第一阶段租用约20,000平方米的土地,实现每年生产500万个锂硫电池,每年总产能或不超过几百兆瓦时。OXIS能源公司表示,所生产的锂硫电池能量密度将不低于400 Wh/kg,目标应用包括航空、国防、电动汽车和船舶等。
锂硫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可以超过1000Wh/kg,若技术成熟后大规模搭载于民用汽车上,2000公里的续航里程也是非常容易达到的。

目前所使用的电池的最大问题是交换速度太慢,研究人员意识到粒子的大小可能是原因之一,因此决定通过机械工艺将钛和锰颗粒研磨成纳米级。用这些纳米级粒子制成的电极展现出了极强的电子和锂离子交换特性,有助于电池容纳并配送更多的电荷,同时对电池寿命也没有负面影响。研究团队负责人薮内直树教授表示:“钛和锰都是丰富的元素,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做到更高的成本效益,而无需用当前电动汽车所用的镍和钴离子以及用这些元素制成的高性能电极材料。”
如果钛和锰真能有效地替代电池中的钴和镍,将极大地降低电池原料的供应压力,希望这项研究可以顺利进行。

不久前,IBM的科学家们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电池,这种电池的主要成分是海水中的矿物质,不仅原材料容易获取,更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IBM目前的测试中,空电池只需不到5分钟就能达到80%的充电状态,再加上原材料价格相对较低,快速充电、低成本电动汽车的目标将有可能通过这种全新的电池实现。IBM表示,目前已经开始与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在内的其他几家公司合作推进这项技术。除了环保以外,这一技术同样有助于消除电池生产中对重金属的依赖,有着巨大的潜力。

宝马在2011年与丰田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2013年开始携手研究氢燃料电池技术。2019年,宝马在法兰克福车展上正式发布了基于X5打造的i Hydrogen NEXT车型,该车采用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系统,更是对宝马与丰田合作成果的展示。不久前,宝马公布了i Hydrogen NEXT的动力总成,集成式电驱单元来自现有的宝马第五代eDrive,续航里程将不亚于丰田Mirai的483km。
有预测表明,2020年底全球加氢站保有量将超过435座,2025年则有望超过1000座,氢燃料电池也许才是最终胜出的那一个“真”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