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各界多年的大力推进,我国已经成功跻身为新能源汽车大国,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也得到很大程度提升。

在产业变革期,不同思想间发生激烈碰撞,随之涌现出很多“金句”。8月22日,第三届全球智能汽车前沿峰会(GIV 2020)在广州举行,从金句频出业内大佬的发言中也可以看出智能汽车转型的多元性。
陈清泰:智能汽车仅靠车企很难拿下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汽车的“属性”和“定义”已经改变,智能汽车的产业链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燃油车产业链所覆盖的范围。
与传统意义上的汽车相比,智能汽车汽车已经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扩展为电器电子产品,由一个移动机械扩展为“超级移动智能终端”和由软件定义的互联网产品、电子信息高科技产品。信息化、网联化、智能化、大数据、系统软件等高新技术已经成为竞争的焦点。

他举例表示,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领域,有为数众多的高科技中小企业,他们在智能网联领域都有很强的实力。但是汽车行业和企业对此却相对陌生。跨界协同创新的潜力是巨大的,跨界融合、协同创新也是成败的关键。
汽车企业应当把合作的手伸出去,互联网、IT、AI企业要把手插进来,双方携手重构汽车产业链,共同构建智能汽车的产业生态。
冯兴亚:智能汽车发展进入冷静期
很多人都认为智能汽车依旧是一个很大的风口,但在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兴亚看来,智能汽车的发展已经逐渐进入了冷静期,他还称这是一件好事情。
在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的前几年,智能汽车也以超高关注度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投入,从去年开始大家明显地感觉到智能汽车投资的热度在下降。冯兴亚表示,智能汽车发展逐渐进入了冷静期,这标志着产业发展又进入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

冯兴亚还表示,在这个关键的发展节点,于整个行业而言,需要既“谨慎”又“大胆”,战略上激进领先,战术上紧跟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动态,打造自身的竞争力,积极面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挑战,并借助优势力量,促进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转型。
陈昊:消费者真的需要某些智能化配置吗?
东风有限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陈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反问在场记者:“你们认为消费者真的需要某些智能化配置吗?”
陈昊表示,当前整个智能化产业存在不少泡沫,甚至有些功能太过娱乐化,还有很多企业则是为了卖技术而上技术。
在他看来,“智能技术并不只是冷冰冰的参数,而是通过对中国客户真实驾乘体验的关注,来提供更有温度的智能技术解决方案。”

车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以车为载体,以技术为主导,将服务的触角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陈豪表示,合资车企既有成熟的技术积累与供应链体系,又具备用户思维与大量的数据基础,入局早、基盘大,又有技术创新上的竞争力,在多维度的叠加优势下,成为了车联网发展的中坚力量。
张永伟:有些城市不是真心想做自动驾驶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表示,虽然很多城市对自动驾驶是积极的,但出发点不一样,落地方式也不一样。
有的希望做一次招商广告,很多企业去了但无法参与,因为这样的城市不是真心想做自动驾驶;还有一些城市非常积极,但由于这个产业太新、太大了,操作起来有很多盲目性,走了不少的弯路;还有一些城市从顶层设计到实施步骤都比较清清晰,做得稳妥,虽然还在探索当中,但是值得点赞。

古惠南:通过出租车做大产业也值得
“去年新能源车卖得好的时候,有人说是一种虚高,因为很多车卖给了网约车、出租车,对私人销售占比不高。但是我们应该反思一个问题,到今天为止,中国出过一款好的出租车吗?”
广汽新能源总经理古惠南表示,网约车、出租车做得好,别的车要做好也没那么难了。丰田就是做出租车起家的,德国路上常常看到奔驰的出租车。因此古惠南认为,不要在意是私人消费还是对公消费?关键是要把产业做大,做到受市场欢迎。

古惠南还表示,传统车企宣布转型科技公司,更多的是强调“科技”的含义,这是大家有一个共识,其实广汽本身就是一个科技公司,依靠科技发展企业,转型“科技”不是说个公司本身没有科技,而是要把科技作为核心业务。
总结来看,汽车正在经历百年一遇的变革,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是必然趋势。其中,最能体前沿科技的智能网联技术,决定着汽车行业接下来的发展。而对企业来说,与其他高新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共赢,是在这场变革中占领一席之地的必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