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车联网 > 新技术 > 返回

扩张迅速或忽视技术投入 新能源汽车世界第一藏隐忧

发布日期:2016-02-02 19:18  作者:张宏利   浏览次数:8942

车网中国 综合新闻 33.1万辆,稳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全年销售数据近日火热出炉,这个数字是去年的3.4倍。

新能源汽车技术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媒体恳谈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用“形势喜人,成绩可嘉”概括2015年电动汽车发展态势。
 

他分析,稳居世界第一无悬念,是因为当前政策的引导优势正在全面显现,渗透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产业发展的角度来激发用户、基础设施的完善、商业模式的开拓等。“这只能说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过了第一道坎,闯过了第一关。”面对爆发式增长的2015年,陈清泰也深刻地指出,“我们的技术尚未过关,201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快得让人有些担心。”
 

从长远发展看,目前电动汽车有两个令人担心的问题:传统优势汽车企业发力迟缓,企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忽略了技术投入。
 

他告诉记者,一些曾经在国家“863”、“973”规划时就积极参与进来的骨干汽车企业,虽然过程中参与程度较深,但在考虑电动汽车替代原有燃油车的时候,就变得犹豫不决、踌躇不前。一些新生企业在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看到更多机遇,将其作为一个自己实现超越的重要机会。虽然各有各的考虑角度和商业策略,但是从国家发展战略来看,电动汽车发展的确是中国汽车行业缩短与国际技术差距、实现新突破的重要机遇。
 

陈清泰向记者表示,最担心的是只关注了量的上涨而忽略了技术的进步。此前德国媒体曾有报道指出,中国电动汽车已经超越了德国。而在陈清泰看来,这只是产量和市场规模的超越,并非在技术上超越。“我们在电动汽车的技术积累上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33万辆销售规模是政策驱动的结果,不完全是市场的驱动。特别是在与主流燃油车相抗衡的领域,政府补贴起了很大作用。如果补贴瞬间撤掉,就会从悬崖上掉下来。”陈清泰再次强调,“目前电动汽车的技术并没有达到可以与主流燃油车抗衡的水平。作为基础技术的电池、电控等还没有实质性突破;高水平的零部件产品微乎其微;较高层次的需求——车联化、网联化、智能化、轻量化等都还尚未被满足。如果把所有资源都用在产能扩张上,前景并不会好。”
 

陈清泰建议,要关注某些细分市场的独特优势,尤其是在当前技术水平与主流燃油车尚不能抗衡的时候,可以通过小型、微型电动汽车储备技术、创新示范商业模式。他主张把当前技术能够支撑、靠市场化运作起来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放开。“这样能让一部分细分市场可以自行走出来,原则上不依靠补贴可以走下去。这样把产业规模做大,电池等各方面技术在这个基础上也得到了发展。”陈清泰说,“或许这会成为中国式电动汽车发展的特色化道路。”
 

他指出,目前电动车市场还没有完全启动,未来竞争的道路还很长,真正走到最后能够获胜的是有良好技术支撑的企业,而不是那些拼拼凑凑搞出一个车子、四个轮子能转的企业。因此企业要把电动车作为一个长期战略,必须要夯实自己的技术基础。迄今为止,电动车市场还是一个对政策高度依赖的市场,但这个市场应该开始逐渐变化。国家的激励政策开始出现退坡,这是非常正确的,应逐渐把政策性市场变成政策和市场双驱动的市场,而不是单驱动。
 

他坦言,此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能够拥有较大市场规模,大多是政策驱动的结果。在未来逐步向市场化靠近的过程中,政策的监管要起到作用。对于有实力的企业要鼓励进入市场,对于违规企业要进行约束,从而保持产业生态的良好运行。另外,在市场化过程中,国家还应该出台相应政策解决“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让市场真正开放起来,让有竞争力的企业充分发展,也让缺乏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参与竞争充分锻炼、提高自己。

上一篇:比亚迪为心灵“充电” 新能源展现情怀

下一篇:北汽新能源打消车主烦恼:电池战略升级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