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车联网 > 新技术 > 返回

动力电池目录之殇:暂未进目录的技术型企业如何生存?

发布日期:2016-06-13 22:07  作者:张宏利   浏览次数:1350

车网中国 综合新闻 “以前,我们认为,只要做好技术、做好产品,就不愁没有市场。现在,我们技术做好了,却真的愁市场了。”在中南创发锂电事业部会议室,提到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与动力电池目录挂钩的政策,大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新能源车电池

辛辛苦苦几年,把技术做好了,市场却因为一项政策调整“不翼而飞”,这是目前暂未进入动力电池目录的技术型企业的真实写照。4月底,中机中心发布公告称2016年发布的1至3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将全部重审,电池厂家没有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的都不予以通过。这即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目录与动力电池企业目录挂钩,只有使用进入“白名单”的动力电池,相应的新能源汽车才可能进入推广目录,进而拿到补贴。也正是因为这项紧急空降的调整政策,引发暂未进入目录的技术型动力电池企业的担忧:未来如何生存?
 

现状:暂未进目录的技术型企业担忧,技术和产品做好了,市场不见了?
 

在2016年的CIBF国际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上,《动力锂电池的性能提升-新工艺及其工业化》的演讲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目前动力电池产品趋于同质化,各大厂商均通过扩大产能、提高自动化、改变材料配方等方式来提升产品竞争力,但基本都没有技术壁垒。据演讲者-中南创发锂电池事业部蒋濛介绍,中南创发是国内唯一一家运用PVD技术提升电池产品性能的公司。这让笔者走进了这家技术型动力电池企业。
 

中南集团是一家港资企业,成立于1935年,从钟表零配件起家,后来做金属冲压、表面处理等工艺,现在做消费类电子的OEM生产等。中南创发是中南集团旗下专注于实业的集团,合作客户有苹果、三星、黑莓、诺基亚等全球顶级企业,锂电池事业部是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前后,中南创发开始规划锂电池业务发展,并于2014年实现锂电池小批量生产。目前,中南创发动力电池应用在机场巴士、碳纤维微型车、香港GMI增程式电动巴士等领域,同时也在跟长安、吉利等整车企业接触。
 

之所以敢于进入竞争白热化的动力电池领域,在技术方面拥有核心竞争力是重要基础:
 

(1)中南创发将锂电池生产制造从工艺上进行革新,依靠在PVD(“物理气象沉积”,或称“物理磁共建设”)行业十几年的经验,运用成膜技术,来提高锂电池的性能。目前,中南创发通过工艺革新取得多项进展,例如:通过PVD补锂之后,电芯容量提升6%以上,硅的循环寿命可以增加300周以上(实验室级别)等。据了解,这种工艺是中南创发通过十几年的经验积累创造的独家先进技术,短时间内其他企业无法复制。
 

(2)中南创发与苹果、三星等全球顶尖企业合作十几年,在品质和技术上有很深的功底,这也是其能够跳过3C电池直接进军动力锂电池的信心的根源。中南创发在瑞士、英国牛津、美国硅谷等地设有分公司及研究机构,密切关注全球最新的技术动态;同时与当地高校建立广泛地合作关系,十几年来从未停止过对技术研发的积累和追求。
 

然而,这样一家技术驱动型的动力电池企业,在面临动力电池企业目录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挂钩这一突然降临的政策调整时,却显得有些无奈。“我们当然是想跟着游戏规则来做,积极争取早日进入动力电池目录。但是如果最后真的没有进入目录、只能给进入目录的企业做代工的话,最终我们会不会做汽车动力电池这块可能都很难讲了。或者转型做一些非汽车动力电池,比如储能、摩托车电池、船舶电池等。这样的转型也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中南创发锂电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向电动汽车资源网记者坦言。
 

影响:动力电池行业面临洗牌,部分未进入目录企业或演变为二级供应商
 

截至6月初,共有25家企业进入动力电池目录,如CATL、比克电池、珠海银隆、迈科锂电等。有业内人士预测,第四批动力电池目录或将在6月份公布,预计进入的企业有十几家,而第五批动力电池目录或将在第三季度公布。
 

然而,当前国内有一定规模的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多达上百家,按照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目录的速度,依然会有不少动力电池企业会被排除在外,对这些企业来说,或将面临被有资本实力的企业兼并、收购的命运,也有可能沦为代工。
 

“现行的动力电池目录类似于一种资质,以后整车厂家倾向于只选择进入目录的动力电池企业。所以后面可能会出现小的企业在大的企业下面挂靠这种现象,定价权集中在进目录的少数几家企业手上。入选目录的动力电池企业由于产能等问题再去采购电芯,没入选目录的动力电池企业可能演变成二级供应商。”一位业内人士对电动汽车资源网记者分析道。
 

声音:政策干预过于强制化,影响市场自由竞争?
 

有多少家电池企业能够支撑到进入目录的时候呢?又有多少家技术型企业会成为目录的牺牲品?他们本该如此吗?
 

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家想通过目录的方式为动力电池行业设置一个门槛、提高动力电池的性能和品质、排除一些质量差规模小的企业以防止扰乱市场秩序,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种政策干预也比较强制化,影响市场的自由竞争。“动力电池行业本来应该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健康市场,现在变成了非常依赖政策导引的市场。这对于整个行业和市场的走向都不太好。大家不会再去想怎样把自己的产品做好去征服客户,而是想怎样靠近国家的政策,出发点都变了。”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家政策不停在变化,使得企业根据国家政策不停地调整战略,这最终可能导致企业不再专注技术积累且失去长远战略,对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不利。“政策一轮接一轮在出,而且大家也知道政策会变化很快,所以他们不会像以前一样花很长的时间去积攒自己的技术,把它做好。他们会担心企业技术的长线会不停地被政策的短线所打断,不如直接改变企业的作风,走短平快路线。国家现在出台一个政策,企业马上改变策略应对这个政策,改变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方向;国家这个政策换完,换下一个政策,企业再切换下一个策略模式。这样一波一波配合政府的政策来调整企业的战略,那企业本身没有一个长远的战略,是非常不健康的。”

上一篇:阳光电源电机控制系统亮相中国国际客车技术展

下一篇:长安新能源汽车新突破 国内三个领域取第一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