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网中国 综合新闻 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我市不断从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组织领导等方面着手改革,努力让人才在重庆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汇聚起推动重庆创新发展的强大力量。
长安新能源汽车总工程师梁伟中
即日起,重庆日报联合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启动“人才引领创新发展”系列报道,通过“人才新政权威解读”、“高端对话”、“引进人才的重庆情愫”、“那些与重庆不得不说的事儿”、“创业访谈”等子栏目,为重庆的创新发展鼓与呼。
在倡导绿色环保的时代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步入快速发展期。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火爆,外界对新能源汽车未来数年的业绩报以期待。
目前,长安汽车已经建立起一支一千多人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团队,其中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两江学者1人。经过数年的技术累积,该团队已掌握了新能源汽车从整车设计、系统集成匹配到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
近日,记者采访了长安新能源汽车总工程师梁伟。作为行业领军人物,梁伟分析了国内新能源汽车未来的走向。
未来两年长安将上市3款新能源汽车
重庆日报:根据《〈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我国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自主品牌必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主力军。请问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将有何新动向?
梁伟:几天前,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顺利完成了ISO26262项目的认证工作,获得了国内第一张ISO26262流程认证证书、第一张ISO26262新能源电控单元(ECU)产品认证证书、第一张ISO26262整车厂级别认证证书,实现了国内3个领域零的突破。
这标志着长安新能源的整车电控技术能力和相关开发流程,达到了ISO26262要求的高品质以及相关安全性能,技术能力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未来两年,长安计划上市奔奔EV和两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纯电动汽车亟待突破技术瓶颈
重庆日报: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重要发展期。业内预测,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有望突破100万辆。在此背景下,您认为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何在?是否有瓶颈和难点存在?
梁伟:业内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售出新能源汽车37.8万辆,首次超过美国,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数字。可以预见,新能源汽车凭借环保、低能耗等属性,将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但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纯电动和插电式两类。其中,纯电动汽车的单次行驶里程已经达到200-300公里,较上一代产品有了很大突破。
这意味着纯电动汽车已经可以满足日常使用的需求。但由于充电设施和充电时间的限制,其使用灵活性仍然偏弱——车主使用交流电汽车充电桩完成一次充电,需要七八个小时;即便使用快充桩,也需要大约半小时。这与普通汽油车完成一次加油只需几分钟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同时,长期使用快充桩对电池寿命的负面影响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我认为,目前国家的政策倾斜和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是支持纯电动汽车发展的两大动力。例如在一些汽车限购城市,纯电动汽车不在限购范围内,政府还对消费者购买纯电动汽车给予资金补贴,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消费。
但是,纯电动汽车必须以技术上的突破来争取消费者。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或为现阶段应对市场的合适产品
重庆日报:为打开新能源汽车销路,长安将如何作为?
梁伟:从当前的技术基础来看,我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应对各项挑战的一种合适的产品。
市场统计,88%的私家车单次行驶距离在50公里以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可提供的续航里程也在这一范围内。
因此,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作为一台纯电动汽车来使用,实现零油耗、零排放。电池电量耗尽之后,再以混合动力模式行驶,并适时向电池充电。拥有纯电动与混合动力之间相互转换的自由度,是此类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优势。
我算过一笔账,按照一般上班族的行驶习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每公里的平均使用成本大约在2毛钱左右,尽管购车总价比汽油车略高,但全寿命使用周期的成本低于汽油车。
因此,我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应该是现阶段大量被市场接受的一款新能源汽车产品。基于以上分析,我对明年即将上市的长安逸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寄予厚望。
人才分类聚集 推动城市发展关键产业
重庆日报:我们了解到,您是一位在美国学习、工作了15年之久的技术型人才,并非重庆人。请问您为何选择来重庆工作?
梁伟:我是内蒙古人,在北京读完本科和硕士后,出国攻读博士学位。我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了近15年时间,最主要的工作经历是在美国福特公司。
2014年,长安汽车来美国进行海外招聘,我得知消息前往应聘。当年底,我来到重庆工作。我在这里生活得很愉快,如今已经在汽博中心附近买房,可以说是安家落户了。
若要问我为何偏爱这座城市,那是因为这座城市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人们对待生活习惯不同的外地人,没有任何歧视和偏见,我很容易就融入了。
也有人说,重庆的人才优势并不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明显,但我并不这样认为。
虽然从人才的绝对数量上来说,重庆比不上一些东部城市,但就我从事的制造业而言,重庆的人才优势毫不逊色,而且竞争优势在逐渐提升。这里有业内顶尖的汽车企业和专业造诣很深的同行,我工作起来非常愉快。
在这里我想表达一个观点: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只看人才绝对数量这个单一的指标。制造业是一个大国的立国之本,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中心必然逐渐向中西部转移。打个比方,重庆聚集了汽车行业的人才,上海聚集了金融行业的人才,北京聚集了文化创意行业的人才,各类人才聚集在各个城市,推动适合当地关键产业的发展,方能推动一个国家的整体进步。
赴美参加SAE大会 坚定发展方向和信心
重庆日报:人才是推动一座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作为一名行业的领军人物,您享受到了哪些人才服务?您对重庆的人才工作有何建议?
梁伟:我领导的团队有大约80人,绝大部分工作在重庆,至少1/3是外地人。天南地北的人才聚集到一起,重庆这座城市的豪爽、包容,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工作氛围。
就我个人而言,长安汽车为我提供了交通补贴、住房补贴等诸多方面的照顾,为我免去后顾之忧,使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同时,重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在专业领域也为我提供了许多机遇,去年我受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推荐,前往美国参加汽车工程学会世界大会(SAE)。在这个世界级的大会上,我了解到前沿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及未来走向。通过交流,我确信我们团队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我充满信心,回国后也更加坚定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再谈谈校企联合。高校图书馆的藏书量是我们企业员工十分眼馋的,企业也经常高价从国外购进专业数据库。高校和企业不存在竞争关系,双方信息完全可以共享。希望今后重庆的高校能够对企业开放图书馆,同时,畅通汽车专业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渠道。企业可与高校共享数据库,校企联合共同推动技术和人才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