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车联网 > 新技术 > 返回

《时间的朋友2017》电动汽车版:罗胖的五只黑天鹅会有几只在电动汽车业起飞?

发布日期:2017-01-04 22:09  来源:资讯报道  作者:亓习雨   浏览次数:340

公元2017年度的跨年之际,中国人的跨年生活搞出了一点“新意思”。媒体人出身的罗振宇以创业题材的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引爆了收视热潮。一个“微胖界”的网红用一张嘴PK几大卫视的天后,小鲜肉与国际巨星组成的“拼盘演唱会”。还取得了满体面的收视成绩单。不可否认在互联网+创业已经引起巨大争议漩涡的时代,罗胖用巨大的能量再次搅动了热议的漩涡。我想争议度,话题度丝毫不逊互联网行业的电动汽车界,不出来一个人说两句似乎显得不解风情。既然这样,抛砖引玉构建一个《时间的朋友——电动车版》。权当对过去的2016年进行一些补充思考与总结。

思考之一:时间战场

这必然会起飞的一直黑天鹅。罗胖口中“我们的消费者正在变得越来越不耐烦”。可是从2013年起在中国掀起的电动车行业却在挑战人类已经习惯了近百年的“五分钟加油”这一固化至深的习惯。无论什么“谷电充电的经济性”的当下说法,还是“石墨烯拯救纯电动”的未来说辞,都没有很好解决“活在当下”的现实问题。在“浪费两个小时看不好的电影都是一种风险”的当下,如何应对“越来越不耐烦”的车主?特斯拉在内的全球主机厂都在酝酿培育“800V,150KW快充”这头充电怪兽。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程度,以及未来快慢充技术必然出现重新划界以及如何组合的问题。当然,无线充电迎头赶上的进程也不容忽略。可以说充电技术的进步应该受到的关注度丝毫不亚于“大三电”的技术。因为这才是电动车在“时间战场”上战胜传统汽车工业而必须打造的利器。

思考之二:服务升级

用服务补技术短板,换取技术进步的时间这一模式已经被华为应用的滚瓜烂熟。中国电动车业能否复制这一模式值得关注。起源于以色列,推行于杭州的“换电模式”虽然不成功,但至少是电车行业服务创新的一种有益尝试。探索商用车,物流车,乘用车服务模式的细分、差异化会成为一个新的战场。千万不可小觑,这方面或许是“互联网造车”企业唯一的胜算。谙熟客户体验的互联网企业或许只有找到了服务升级的道路才真正有资格成为搅动行业的鲶鱼。

思考之三:智能革命

尽管罗胖标榜文科生不懂技术,但还是对人工智能给出了很对“指点江山”的看法。本人同样作为不懂算法,略通硬件的理工男则对此保持缄默不做点评。但直觉告诉我ADAS系统也好,升级到无人驾驶也罢,在这条汽车必须经历的人工智能道路上,还有很多怵头的难题。并非罗胖所谓的“算法不重要,可以用大数据喂养人工智能怪兽”这么简单。这在以APP数据应用为核心的互联网行业或许可行,然而在成本敏感度远高于互联网行业的汽车行业语境下,或许就不成立了。

思考之四:认知税

像地产商“圈地”一样去占领大众的认知是互联网行业的本性。但这恰恰是我认为电动车行业不要过多沾染的习气。过去的2016年,我们赴约了不少 “重新定义电动车”的盛宴,却没有从饕餮中获得任何营养。原材料升级、大小三电优化、充电技术提升、动力系统精进、控制算法进步、工艺技术提升……先扎实耕耘几年这些基础工作才是未来可以傲娇地“重新定义电动车”的资本。

如果非说电动车行业在认知占领上需要有所作为的话,不妨先把精力放在“破除不良认知”上去。譬如破除公众对电动车的一些不良认知倒是任重道远。譬如“电动车充电慢”;“电动车容易着火”;“电动车容易触电”;“电动车电磁辐射损害健康”这些未来电动车业真正的“认知黑天鹅”定会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一只只向我们扑面而来。如何用技术之手段,人文之情怀去构建“环保,安全,前卫,进步”的良性认知还是有不少功课可以做的。在发达国家确实有“为环保买单属于成功人士”这样的良好认知。不过这显然需要国内的同行们对产品进行有效升级。至少今天在中国,开一辆特斯拉更多的占领了“拉风”这一认知。腾势借助戴姆勒的基因也多少擦点“体面”的边。而自主品牌中只有互联网造车企业在用一场场的“发布会”在试图撩拨一些不明就里的认知。

思考之五:共同体危机

罗胖声嘶力竭的呼唤“创业者要建立一个共同体”,起码不要互黑。不过在过去的2016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也看到了不少倒下去或者受重击的电动车企业。然而我们不需要东施效颦的打出“电车人不黑电车人”的旗号。对于“有牌无车的骗补”、“有战略没有车的圈钱”、“有概念没有行动的虚假宣传”,或许大家要更加勇敢的站出来斥责害群之马,摘除肌体上的毒瘤。如果说电动车行业有“认知共同体”的话。笔者认为,这个共同体的认知似乎应该是“在改变人类生活的道路上创新无止境”。 

上一篇:低速高速命运大不同,新能源汽车政策为何“拉高打低”?

下一篇:没有大城市的便利,这台奇瑞eQ是如何在四线小城充电的?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