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网中国 综合新闻 当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业的共识与行动,不少车企都投入其中。不过这里面不可避免地有跟风而上的情形,毕竟传统动力汽车的生命周期还远未终结。
新能源车虽说是一个大趋势,但市场真正成熟的时间还未可知。当然,也有看准了新能源车的美好前景,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并且成绩多多的。比如说已经在传统动力汽车领域做得风生水起,成为中国品牌一哥的长安汽车。
让我们先看一份最新的数据。据长安汽车公布的销量数据统计,1-9月份长安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2762辆,9月份则一跃销售1054辆,表现抢眼。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优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长远的规划。就在今年3月10日长安逸动电动版上市发布会上,长安汽车正式发布了面向未来10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提出其未来十年将在新能源领域投入180亿元,2020年,长安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40万辆。按照规划,长安汽车未来10年在新能源车的发展方面,将以纯电驱动为主线,同步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两大技术平台。
巨大的投入,美好的前景,都值得让人去憧憬。在传统汽车领域已经做得颇为成功,站稳了中国品牌一哥位置的长安汽车,又开始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大手笔。
确实,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车市的一个热点,国家的各项政策频频出台,鼓励推动其发展。但实际上做得有模有样的寥寥无几。这其中原因很多,但笔者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技术上的积累与准备不充分,如果想在新能源领域求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才、物力、财力加强技术的研发,一旦失败,又得不偿失。因此,有的企业,在这场新能源车的风潮中只是跟随者而已。
但上述问题对于长安显然问题不大。长安汽车之所以能在传统汽车领域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品牌的领跑者,注重技术的前瞻性并持续投入,显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新能源领域,长安汽车也同样贯彻了这样的策略。
早在2002年,长安就开始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并且制定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齐头并进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坚持走技术发展的道路,掌握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核心技术,在技术上已经达到领先水平。
目前,长安汽车已经掌握了弱度、中度、强度混合动力技术,其中弱度混合技术(STT怠速启停)已经批量应用于各个系列产品。经过十年的技术积累,长安新能源已累计申请发明专利485项,研发实力国内一流。
多年的积累造就了长安汽车的研发、人才优势。借助于在传统的汽油车领域的经验,长安汽车已经形成了24小时的全球协同研发布局,长安汽车海外的英国中心、美国中心、英国中心(电驱动动力总成)、美国中心(电驱动底盘技术),共同配合研发新能源汽车。未来将会形成超过1500人规模的专属研发团队,这些都为长安汽车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长安汽车在重庆、北京、深圳均建立起纯电动产品生产基地,成功推出逸动ev、M201、睿行E-M80、神骐、尊行,A10等车型,涉及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不同门类,并且先后服务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并在杭州、南昌、北京、云南等地区进行了示范运行。
对于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长安汽车更是有着全面的考虑。根据市场监测数据,长安汽车将主要销售区域相对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地区,这些区域消费能力强、环保意识高、地方法规门槛高。显然,在这些地区发力,更容易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上的突破。
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与互联网有着密切的联系。长安汽车也洞悉了这种趋势。在推广模式上进一步创新,依靠互联网、大数据,以租赁为突破口,打造长安新能源汽车运营平台,提供立体式运营服务。长安汽车将以以北、上、广、深、渝、琼为突破口,并逐步覆盖国内主要大中城市,陆续建立400余个分网点,让用户享受互联网购车、用车的便捷与乐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今年3月,长安汽车首款面向私人消费市场的纯电动轿车逸动纯电动车上市,扎实的技术造就了其多重产品优势,每公里耗电0.15度,较传统车节约70%使用成本;碰撞性达到C-NCAP 5星标准;续驶里程设计200km,直流快充可半小时充到80%;云服务平台,可实时监控车辆健康状态。凭借着产品与技术上的优势,逸动纯电动车获得了2015年“环青海湖”电动车挑战赛“车手推荐奖”以及“最佳爬坡能奖”两大极具含金量的奖项,为其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与市场口碑。
机会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在传统汽车领域,长安汽车多年专注于核心技术的研发与积累,回报丰厚,业绩骄人。今天,在新能源汽车成为下一个市场热点的同时,长安汽车悄然间已经有了十余年的积累。注重技术的前瞻性,持续专注于核心技术的掌握,已经让长安汽车成为中国品牌的一哥,那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这种经验能不能被复制呢?笔者相信,长安汽车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