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进口车一直是市场中一个敏感的话题。热点不仅仅是因为其高昂的价格和市场稀缺紧俏的资源让消费者渴望而不可及,更是长久以来无论国内自主品牌或是合资品牌无论在工艺上还是技术配置等方面与进口车依旧有不小的差距。2012年国家开放平行进口政策,并在全国开放了9个试点。再一个五年过去之后我国自主品牌工艺和水平稳步提升,再来看平行进口,是市场开放带来的福祉还是全球市场同步化的遗祸?
何谓“平行进口”
很多人不太理解平行进口是什么意思,在中国市场中,进口车一是国家管控的很严格,而是有较高的税,三是基本没有健全的售后保障体系。所以让进口车这一类产品附上了“高端”,“稀缺”,“使用成本高”的标签。但是不是说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对进口车是严令禁止的。1993年经国家经贸委成立的中国进口车贸易公司是我国第一家拥有资质运营的进口车贸易公司。所谓“平行进口”与我们所谓常说的“水货”非常相似。它是打破资质准入市场的一种运营行为,降低了准入门槛,原装进口与组装进口可以更加便捷的流入中国市场,曾经我们常见的那些只有在杂志上见到的稀缺资源都变成了可以购买的资源。
平行进口带来的市场危机
平行进口政策使得曾经千金难求的进口高端车变成可以买到的资源外,还大幅降低了进口车的平均价格,同时刺激了国内零部件生产市场,对国内零部件生产技术和工艺有很大的提高,但相对应的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首先从产业的角度出发,自主品牌的高端系列产品受到很大的冲击,其次在合资领域阻塞了海外产品的引进。同时对于此前获取资质的一级经销商冲击是巨大的。
在消费者层面,下调的市场准入刺激了消费市场,但是相对的进口车后市场体系并不完善,有些高端品牌依旧需要依赖海外市场,这就暴露了国际物流层面的短板。也是今年年初进口车零整比激高的原因(奔驰的平均零整比达到8.01:1,意指单买零部件的价格可以购买八辆同款产品)虽然终端产品的价格上来了,但是使用成本依旧居高不下。
最后便是相对应的准入监督并不完善。在平行进口经销商的运营下,很多在不同地区的多个产品版本都会流入中国市场,同时一些组装件,伪进口产品甚至私改产品也会混入其中,这对市场监管的是一重严格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