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网中国 综合新闻 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以下简称“《路线图》”)于近期公布,明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的发展路径。随后,《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也先后出台,为产业发展和自主技术进步提供支撑。
路线图指明产业升级方向
根据《路线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分为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三个方向,每个方向均从需求、目标出发,涵盖重点产品、关键零部件、关键共性技术,及应用示范工程、战略保障建议各环节。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解读文件说:“《路线图》着眼于未来30年,在战略方向上指明发展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的同时,也兼顾汽车业现状,将节能汽车纳入规划范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此细则为汽车业提供整体动态指引,而非某一具体技术路线。”他称,此次节能汽车明确重点发展混合动力车、替代燃料车,以应对2020年乘用车新车油耗优于5L/100km、2025年优于4L/100km的目标,很具现实意义。
针对降低油耗、自主市场份额、发动机热效率等,《路线图》提出了多项量化指标。如至2025年,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技术指标上,2025年乘用车汽油机热效率≥40%,燃料电池系统体积比功率达到3kW/L。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徐向阳称,量化指标体系有利于提升企业技术研发的预见性。
对于《路线图》多次提及的自主化,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宗巍表示:“这充分体现了提高自主品牌竞争力,以本土企业为核心建设汽车强国的战略共识。”
突破关键共性技术为升级重点
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的缺失已成为我国汽车业创新发展的大瓶颈,特别是关键零部件长期被国外垄断。为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工信部日前发布《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下称“《指南》”),明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整车集成、电驱动系统、燃料电池系统等六项共性技术要优先发展。
付于武告诉记者:“在《路线图》框架下,汽车行业又组织“产学研”联合起来制定了制造技术、燃料电池、动力电池、轻量化、智能网联汽车等细分技术路线图,以攻技术关。”他称,共性技术指南列出优先发展的技术领域,有利于引导市场资源向重点领域有效聚集,为政府和企业支持技术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