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市面上在售的多数家用车,基本多以前置前驱布局为主,它的优势在于制造成本低,发动机、变速箱、驱动转向等部件都位于前方,整车质量更轻,也更利于空间布局。缺点也非常明显,日常驾驶由于前轮不仅负责转向还需要驱动,转向时容易造成转向不足。
前置后驱布局,后轮负责驱动,前轮只是用来转向,所以转弯的极限性比较大,操控更加灵敏;在加速状态时,车的重心会向后偏移,加大了后轮的抓地力,操控性更好。而制造成本相对更高,在布局方面空间利用率不及前驱车型,目前采用前置后驱布局的也多以豪华品牌为主。
四驱形式的优点自然是四个轮子都有驱动力,行驶稳定性自然是最好的。不过缺点也显而易见,多出来的四驱系统部件,使得制造成本更高,车重也会相应增加,日常使用成本负担也会更重。

正如前文所讲,前驱车的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及传动装置全部设计在车头部分,车重也主要集中在车头,而前轮又负责转向,这样能使既负责转向又负责驱动的前轮拥有更好的附着力,所以在湿滑路面相对更容易驾驶。
而前置后驱布局的车辆,前后重量分配更均衡,在日常路面行驶更稳定,但是在湿滑路面,由于车头的转向轮下压力不足,转向出现失控的几率就比前驱更高。另外在急拐弯时驱动力过大,再加上路面湿滑的情况,就会出现重心转移,后轮会出现抓地力不足,进而甩尾滑出去。这就是为什么后驱车雨雪天气难开的原因。
而在雨雪天气的上坡路面,情况正好相反,车辆重心角度是在车身后面,前轮就缺少重量压在上面,前驱车的前轮抓地力就会下降,后驱车反而重量分配又找了回来,行驶稳定性更好。湿滑路面,无论是前驱车还是后驱车,都要匀起步、缓加速,避免大油门使得车轮发生空转失去抓地力。

有了前驱和后驱的概念后,我们似乎都认为走的最稳的自然是四驱,其实也不完全对,而四驱还分为适时四驱、全时四驱和分时四驱多种,由于四驱系统的结构相对复杂,成本也各有不同,所能达到的效果也有差异。过于专业的四驱系统已经淡出大众消费视野。
占据主流地位的是城市SUV配备的适时四驱,以最新上市的皓影为例,基于前驱平台,中央限滑差速器采用的是电动液压多片离合器的结构形式,可以根据路况自行分配前后轴的动力,起到避免打滑的效果。液晶仪表上提供了驱动显示,你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前后驱动力的变化,但是所有的操作都是由车辆根据路况自行判断,省去了驾驶者操作的麻烦。
由于作为城市路况使用,要更好的兼顾经济性,他们普遍不具备太强的脱困能力,系统自动检测车轮打滑情况进行动力的分配,应对一般雨雪路滑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关键是它的售价锁定在20.98-27.28万元,与主流合资城市SUV处于同一价位梯队,具备同等四驱能力的车型屈指可数。对于预算有限,而又对四驱脱困能力有需求的消费者甚至是野外工作需求,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还有奔驰G这种前中后三把锁的家伙,200万指导售价还要排队的也不是我们工薪阶层可及的。

由于相对成本较高,以及四驱的优点在日常驾驶中的可感知性不高,目前国内市场上提供四驱的轿车屈指可数,如果加上进口车的话,也只有斯巴鲁还在一直坚持,只不过如果能够理顺经销商的关系,大街上的斯巴鲁应该会更多。

总结
通过以上的解读可以发现,不同驱动形式都是在与路面附着力较量,而驱动行驶的不同在湿滑路面上的表现也各有不同。为了弥补机械结构上的先天差异,越来越多的电子系统为车辆安全保驾护航,越来越普及的车身控制系统,来纠正车轮轨迹,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驱动防滑的效果,最大限度的保证行驶安全。最后,无论是前驱、后驱还是四驱,安全驾驶的理念都是首要前提,也希望在特殊的日子里,安全驾驶出行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