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车头条 > 试驾体验 > 返回

杨洋:爆发前夕 分时租赁或成巨头游戏

发布日期:2016-10-25 21:46  来源:资讯报道  作者:亓习雨   浏览次数:362

随着各地网约车相关意见的公布,网约车的“生死”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如果按照网约车新政意见实施,大批快车将被淘汰,而价格较高的专车难以得到用户的青睐,那么谁将在未来的城市交通系统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呢?

有业内人士预测,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将会占据未来城市交通系统的一席之地,同时也将成为各方资本进入出行市场的切入点。为此,新浪汽车在201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果展期间与易微行CEO杨洋就分时租赁未来发展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


易微行是国内目前为数不多的分时租赁技术服务商,采用创新B2B2C2B的商业模式,把分时租赁技术、数据、用车需求等结合实现闭环。目前已经成功研发并推广车辆逆向控制设备、业务管理系统等,完成适配市面上240多款主流车型,并与140多家大中型公司形成战略合作,落地全国60多个城市。杨洋表示,未来几年内分时租赁或将迎来爆发期,随着巨头企业快速入局,市场格局将逐渐明朗。

分时租赁助力交通结构变革

随着中国市场消费升级,消费趋势逐渐由“强调所有权”的自给自足式经济向“使用但不拥有”的共享经济转变,这种趋势正在深刻地改变整个出行格局。作为当前汽车共享的最优方案,分时租赁真正剥离了汽车拥有权与使用权,正处于出行趋势变革的最前沿。

杨洋表示分时租赁对于中国交通业拥有三重战略意义:首先,分时租赁可促进中国传统租赁行业的升级;其次,分时租赁模式可推动汽车产业结构的升级;最后,分时租赁可优化中国大城市交通结构。中国分时租赁产业逐步在政策扶植、技术支撑、资本支持等多方面拥有了更大的优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中国完全有机会利用分时租赁在未来交通结构的改造方面占得先机。

在海外市场,通用汽车已经将个人出行服务品牌Maven扩展至全美多个城市,同时,通用汽车宣布战略投资易微行,杨洋表示此次合作,对于通用来说,可以借助易微行的技术资源和创新实力,洞察中国快速变化的分时租赁市场,为中国消费者定制更加高效及个性化的个人出行解决方案。

车企转型抢占市场

近年来,全球主机厂都在积极布局汽车共享服务市场,戴姆勒公司的car2go早在2014年便进入重庆市场,目前已经成功牵手龙湖地产,北汽集团与富士康组建分时租赁项目——绿狗租车,宝马更是启动了汽车共享项目DriveNow。

对车企而言,将生产出来的新能源车投入分时租赁,不但节约了成本,而且可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消费者往往对于新能源汽车有所顾虑,担心新能源车的电池续航能力弱、整车性能差、充电桩网点密度低等问题。应用分时租赁模式,使人们能够亲身体验新能源车,从而实现新能源车的“以租代售”。

对此杨洋表示,全球汽车主机厂未来如果只具备制造基因,将会慢慢走向边缘化,目前大部分主机厂正逐步转型成为具备车辆制造基因的出行服务商。杨洋认为,到2020年以后,用户对于出行的价值不仅仅是在购买车辆,更多的是购买车辆上所承载的服务。

风口来临痛点依旧

网约车新政细则不久将在各地落地,大量新能源车辆将不符合网约车标准,而大量的新能源车辆将涌入到分时租赁市场。网约车与分时租赁将会经历此消彼长的过程。网约车未来也将会成为一种高端的出行方式,而随着交通成本与停车成本的不断上升,自助用车将会成为出行的首选。

面对如此的机遇,杨洋认为,未来几年分时租赁行业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据介绍,目前国内分时租赁行业还处于试错阶段,没有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有业内人士预测,2017年将会有一部分企业度过试错阶段,届时,将借助资本的力量,把成功的模式快速复制到不同的城市中去。杨洋表示,随着分时租赁爆发式的增长,易微行也将实现盈亏平衡。


分时租赁即将爆发,但目前行业依然存在许多难点。据介绍,目前分时租赁的最大难点在于技术门槛,车辆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要取得车钥匙以外的设备控制十分困难,致使很多分时租赁企业在研发上投入大量精力却无成效。杨洋表示,易微行要做的正是为这些分时租赁运营企业降低技术门槛。同时易微行将为下游运营合作企业开发“充电桩银联”平台,服务于B端企业,解决充电难的问题。

小结:分时租赁已经悄然兴起,新的商业模式随之而来。曾有业内人士分析,分时租赁市场的爆发期即将到来,不久将会有巨头企业快速进入。杨洋认为,未来分时租赁行业巨头不会产生在互联网公司,而过于传统的主机厂也无法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格局。杨洋预测,能源、通讯、地产巨头在市场成熟后会快速进入,占据市场资源,把已经经过验证的模式快速落地。同时未来分时租赁也将只剩下2-3个品牌,但由多家公司进行范围内经营。 

上一篇:优信获胜 互联网品牌维权意识觉醒

下一篇:"车大大车管家”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