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纯电动汽车发展,我们打算让总裁(社长)和副总裁负责这个新部门。”日前,丰田汽车发言人表示,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将直接监管丰田电动车(EV)企划部门的运营,使其做决断时更为迅速、灵活。
由于在混合动力与燃料电池车的道路上走的过快,丰田汽车在纯电动汽车领域,似乎“落后”于它强大的竞争对手大众和通用了。如今丰田汽车正式委任其总裁丰田章男,以领导丰田新成立的电动车企划部门。与丰田章男同时被任命的还有丰田的两个副总裁,一个是丰田研发负责人加藤光久,以及在北美表现出色的研发负责人Shigeki Terashi。
不仅如此,丰田还把普锐斯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主管工程师调至电动车企划部。从人员投入来看,丰田汽车应该说派出了最强阵容,确实在下大力,补上电动车这块“短板”。
然而,丰田在纯电动汽车领域“落后”是真是假?这么重大的战略变动又是基于何种背景?作为世界最大车企丰田有什么目的?
首先,技术层面。
囿于国情,日本汽车制造商一直以来就主攻节油环保汽车与微型车(1.0L及以下)。丰田所发明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改称“双擎”),也是在研发纯电动汽车过程中发现的,并将其发扬光大。截至目前,丰田混合动力汽车在全球已经销售超过900万辆。
另一方面,正如前文中所言,丰田在燃料电池汽车(FCV)也已取得较大进展,丰田“未来”FCV已经于2016年实现量产销售。
虽然这两者看似与传统认知的电动汽车不同,然而从技术路径与技术储备来说,就像王传福说的“分分钟造出特斯拉”,丰田其实也可以迅速拿出纯电动汽车产品。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纯电动汽车(EV)的技术储备,其中涉及了“三电”复杂的电机、电控和电池技术,再往前几步就是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车则从更高层面,向下推动电动车发展。
当然,能够陪丰田一起玩转混合动力与燃料电池车的企业并不多。也就属本田,中国的吉利、长安与科力远略懂门道。向来以技术见长的大众汽车因为排放门事件不得不放弃“清洁柴油”车,转而加入纯电动汽车阵营。
因此,此次丰田章男亲自掌管丰田EV企划部门,与其说丰田要快速追赶其他车企,后者似乎已在技术上遥遥“领先”,倒像是丰田在新能源汽车与节能汽车两端,率先占领了高地,立于不败之处,再向电动车市场的“洼地”,发起俯冲攻击。值得其他车企引起注意!
据悉,日本零部件巨头,如:电装、爱信精机和丰田纺织等,都将成为未来丰田纯电动车的供应商。
其次,战略变动的背景。值得注意的是,英国《金融时报》最近报道,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处于拐点,指数级增长就在眼前。该报宣称,到2016年底将有超过200万辆电动汽车行驶在路上,较2015年增长60%。
按照目前增长轨迹,到2020年全球电动车保有量将增长9倍,达到2000万辆。据国际能源署(IEA)预计,如果遏制全球变暖的最高目标得以实现,到2040年电动车保有量将达到1.5亿辆。
随着规模扩大,电动车制造成本快速降低。数据显示,电动汽车关键部件电池的成本已经从2010年的6947元/千瓦时(kWh) ,降低至如今的1862元/kWh,预计到2020年将降低至695元/kWh。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选择了纯电动汽车,作为其替代传统化石燃料汽车的替代方案,尤其是中国、美国和欧洲国家都在这样做。
更重要的是,不久前大众、宝马、戴姆勒和福特四大车企宣布,将组建联合项目,建立快速充电站来消除客户使用电动车的困难。显然作为世界最大车企之一,即使有更为现实的技术,并打算跳过纯电动这一关,但面对大势所趋,丰田似乎没办法无动于衷。
第三,目的意图。丰田既然技术上不落后,又早就能够涉足纯电动汽车,为何却要像进入中国市场“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众所周知,现阶段电动汽车销量仍然严重依赖于政府的激励措施。2016年,可能约90%的新电动汽车销量出现在8个主要市场(中国、美国、德国、荷兰、挪威、英国、日本和法国),这些国家都有各自的补贴计划,并且偏向于本国的汽车企业。但汽车制造商目前多在“亏本”销售电动汽车。市场前景看似光明,但依旧混沌。
还有迹象显示,多国的电动车补贴将在2020年左右退出,因为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并不多。在中国,有电动车制造商在不到2年,甚至1年就推出了炫酷的电动车,这些“匆忙”拼装的电动车,得到了高额的政府补贴。不过,因为骗补事件,才提前暴露了中国纯电动汽车的问题,部分生产电动车企业产销量相比去年增速直线下滑。
所以,丰田把底牌留到最后,尽量在开始阶段避免风险,直到看清楚局势,再做打算,符合丰田一贯行事风格,也能够看出其老辣之处。丰田一方面能够避免像研发混动和燃料电池技术,投入大量资金人力成本,落下曲高和寡的尴尬;另一方面,在看到整体行业状况后,能够有的放矢(前提是掌握核心技术),规避在当前各国保护本国产业采取的补贴方面的不利因素。
丰田章男计划,未来5年让电动车里程与电池寿命增加15%。而实际上,丰田已经打算在2017或2018年,在中国市场投放新能源车,前期以其成熟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铺垫。
令人担忧的是,随着丰田的加入,包括大众汽车、通用汽车、雷诺日产、现代、福特等跨国汽车巨头,均已经投入到纯电动汽车的未来争夺中,并且时间节点也不约而同的定在补贴政策褪却后的2020年左右,这对刚刚重回正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而言,留下的时间和空间越来越少。
在电池行业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是否会重蹈传统燃油车的覆辙,亦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