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动力副总裁冯刚认为,尽管集团营业收入有所下降,但潍柴动力的业务结构更加合理,
在多元化、国际化上取得了较大成功,走在行业前列
当然没有人会忘记它,忘了这一位曾在重卡市场掀起巨浪的人物——潍柴动力。即便2015年将毫无悬念地让近几年风头正劲的重卡制造商们陷入最痛苦的挣扎,潍柴动力依然不屈不挠。数据显示,在今年前三季度纯利润大跌76.6%至10.42亿元的艰难局势下,潍柴动力营业收入仍然实现545.72亿元,较去年同期仅仅下降了2.8%。
在重卡行业产销大跌至少三成以上且主流制造商纷纷采用垂直配套动力的背景下,潍柴动力的这一业绩表现不容忽视。潍柴动力副总裁冯刚表示:“尽管集团营业收入有所下降,但是我们的业务结构更加合理,在多元化、国际化上取得了较大成功,走在行业前列。”
对此,业内资深人士进一步指出:“这说明潍柴动力已经拥有较完善的产品布局,顺利完成了产品结构的调整,从市场领先向产品领先转型。很明显,潍柴动力正在将其在重卡市场上的优势渗透到中、轻、微卡等领域,并且在研发、制造方面具备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甚至能够开始对行业起到引领作用。”
这也许不止是潍柴的挑战,甚至代表了中国制造的挑战;这不是纸上谈兵一拍大腿的天方夜谭,而是潍柴动力一直孜孜不倦为之努力的方向。经历过去十数年来的漫漫铺陈,“挑战全球第一”的能力渐渐从梦想照进现实。
在冯刚看来,颇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的商用车和工程机械两大行业,在未来几年将迎来恢复期。“尽管目前中国的GDP总量不小,但人均GDP不高,低于全球平均值。以日韩经济转折期时的人均GDP产值1.5万美元为参考,中国现在人均GDP才不到1万美元,因此经济上行还有很大空间,2016年至少能保持7%的经济增长率。”
更多来自外部的利好激励着蓄势待发的潍柴动力。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三五”,其预期加速的城镇化进程将拉动高达百万亿元的内需。此外,国内仍然薄弱的基础建设现状,未来5年铁路、公路、机场等建设需求将方兴未艾,而一带一路、亚投行合作倡议对局部经济的拉动同样不容忽视。
如果走近潍柴动力主要配套的商用车、工程机械、船舶、农业机械、发电等核心配套领域,你会发现潍柴动力试图在国内市场集结能量,而这种能量具备了助力其冲刺甚至实现这一目标的种种现实可能性。
在全球商用车行业,垂直配套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大势所趋。“欧洲的发动机资源已经完成整合,美国几近完成,而中国尽管发动机竞争日益剧烈,但是还处于初始阶段,我们仍然有很多机会和空间可以把握。”
在过去几年不甚景气的工程机械行业,潍柴动力则有望在未来5年迎来新一轮增长。随着国内工程机械制造商对发动机资源的整合门槛越来越高,以及既有的强强联手合作项目前景并不明朗,独立发动机企业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香饽饽”地位。
对于今年有多家企业暴涨的农业机械行业,潍柴动力投以乐观期待。“世界拖拉机市场整体呈上升趋势,同时国内企业实力及其整合能力还较弱,对潍柴来说前景巨大。”冯刚判断,“预计未来这一细分领域可带来65万台的增量。” 其它市场同样不乏亮点。除了船舶市场回暖带来的利好,在全球超过600亿美元发电机组需求的形势下,中国涌现了近百亿美元的需求,潍柴动力对此跃跃欲试,欲与全球巨擘卡特彼勒、康明斯等同台竞技。
“现在的潍柴动力,拥有全系列发动机,布局全领域市场。”如果说曾经的潍柴动力似一头猛虎,在野蛮而茂盛的中国市场恣意掠食;那么今天的它更似一头猎豹,优雅却凌厉得刚好。 不难发现,潍柴动力的目光早已穿越眼前的利益,具有更深的用意。它试图破局“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惯性,而以先行姿态悄然且迅速地开启了技术输出的模式。目前,潍柴动力已经在印度独资建厂,缅甸、埃塞俄比亚实施许可证制造。“2016年我们在缅甸也将建厂,这将带动相关零部件的发展。”如此看来,潍柴动力试图输出的不仅是自身的优势,还包括中国产业链的全球价值。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潍柴动力从未离开过舆论的焦点。在强悍的拼搏中,潍柴动力一直在与一位“影子”敌人做最用力的抵抗。实际上,潍柴动力最为清楚,最大的敌人从来没有变过,一直都是它自己。而今,补齐了短板的潍柴动力,又将在熙熙攘攘的动力竞争领域再次画下哪一抹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