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车头条 > 汽车新闻 > 返回

柏历:拥抱新时代机遇 深化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2-11-09 21:10   浏览次数:2850

2022年11月8日-10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2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作为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汽车行业首场盛会,本届论坛以“聚力行稳 蓄势新程”为主题,共设置“1场闭门峰会+1个大会论坛+16个主题论坛”,以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与行业精英一起贯彻新精神,研判新形势,共商新举措。其中,在11月9日上午举办的“大会论坛”上,通用汽车全球执行副总裁、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柏历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图片2
尊敬的万钢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非常荣幸今天能够来到本次大会论坛,分享从通用汽车的角度,分享如何拥抱新时代机遇,深化高质量发展。我们知道这是对于整个中国汽车行业下一个阶段的增长,有着更多新的技术,也有更多的消费需求,能够成为重要的驱动因素。

    通用汽车一直致力于把最好的产品、最佳的技术、最好的服务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在过去的30年我们都是这样砥砺前行。我们积极参与到整个中国汽车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中国不只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这中间不只有来自于市场规模的机会,也有很多科技进步带来的机会。当我们要实现整个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中国是一个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当我们提到电气化的角度,包括智能网联的驾驶领域,在过去的新的世纪以来,有很多实现驾驶体验革命化的机会,带来更高的集成方案,给到消费者包括来自技术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细分市场、在不同的地区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最终打造的未来就是“三个零”,零事故、零排放和零拥堵。“三个零”的美好未来,为世界上的每个人能够提供这样的未来。

    在这中间可以看到越来越多多元化、非常动态的汽车生活方式在涌现,尤其在中国市场。我们知道客户有很强的愿望,希望获得更广泛的产品组合,以及更多的细分市场。当这个市场进入新的时代,非常关注高质量的增长,我们也建立了有三个策略来支撑的长期策略。策略之一要打造纯电动的产品,来实现可持续的未来的模式;二是让电动汽车能够更智能、更网联,能够赋能技术的协同发展;三是赋能消费者,因为他们在追求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后面会给大家解释。

    首先要推动更为绿色的发展,刚刚提到未来的绿色发展也是需要全民共享的,也就是在2021-2025年投入了350亿美元在纯电动汽车,包括电动汽车相关的技术,这背后我们希望能够充分去利用这些革命化的技术发展,带来更安全、更美好的未来。

    我们的目标也是把新的这些车型(全电),2035年全球实现全电的车型组合,有这样的目标,就要去采购100%的可再生能源,最终在204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和中国政府的双碳目标也是高度契合的。

    中国正在进行能源的转型,这也是帮助我们实现整个汽车行业的脱碳。在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包括实现零排放的未来。有一系列的有力政策,包括政府的补贴。中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消费者非常开放,对于新体验的拥抱,能够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而且我们也看到整个电动汽车的市场保有量目前为止依然还不是那么大,尤其是从车型的多样化角度来看,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当我们客户已经有非常明显的想要有更多电动车型的选择,他们有这样的偏好,因此我们对于整个电动汽车的车型,我们也知道从以政策为中心的增长模式,现在变成消费者驱动、市场驱动的模式,也让更多的主机厂更拥抱电动汽车的阵容。同样,我们Ultium(奥特能)平台也是能够提供非常好的动力,非常好的灵活性、兼容并包,是一个平台式的解决方案,而且我们提到有非常多元化的电动汽车的产品组合,既有速度,又有规模,能够满足不同的细分市场,不同的目的和需求。

    我们提到的凯迪拉克新车型也是两个月之前能够在中国上市,我也相信无论是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我们旗下的三个品牌会在各个细分市场推出更多的产品。

    说完了整个产品的多元化以及更便利的体验,也是让整个电动汽车未来成为市场主流的关键。非常容易获得的充电桩,尤其是快充非常关键,获得这些基础设施是非常大的痛点和堵点,通过改善这些痛点和堵点,才能更好地获得电动汽车的保有量。

    我们也在构建更多的充电设施,改善充电的体验,尤其是在那些人口没那么稠密的地区,非常重要。我们也知道在行业角度需要拥抱开放的合作,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美国也是在开发OTM充电360,这是一个代表着产品、服务网络的组合,它也和其他的一系列充电服务的合作伙伴一起合作,我们非常期待着和中国充电领域的这些企业一起合作,一起构建未来的充电,包括更便利的体验,能够给到整个中国客户,带来更好的不仅是车辆,也包括整个充电体验。

    接下来分享智能网联这部分的技术,包括智能驾驶的技术。我们知道要实现高质量行业的发展,包括新的增长引领,离不开智能网联汽车,而且对于智能网联汽车而言,背后有很多机会。现在的汽车其实不只是以电驱、电堆为代表,背后有很多能给到消费者更为智能,包括更多网联的功能,还能高度集成并且实现无缝体验,这样的生活方式其实只需要我们指尖轻轻一触就能够带来的体验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汽车的主机厂还是新的车企,也是不断在开发,包括软件定义汽车的模式,能够给到非常愿意拥抱高科技的消费者,带来科技进步的一些成果。

    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子系统,会使用软件实现性能的校准,能够不断通过OTA的更新,像智能手机一样给到我们更好的体验。因此,汽车也是在整个生命周期当中会演进、会发展、会自适应,能够给到消费者切实可想的最新的技术,包括技术的红利。

    我们不断推出SDB的平台,也是加入到整个OEM,能够在所有平台和产品的细分市场带来更好的支持,能够有这样一个数字化的架构,能够带来创新的,包括更具科技前瞻性的技术,给到大家便利、平凡、无缝交付,给到客户OTA这个领域更好的体验。

    刚才提到更好的带宽、更好的数据处理能力,我们有超级循环的自动驾驶,包括变道的需求,自动变道能够给到消费者的舒适感和便利感。

    在这里谈谈信任这个话题,因为在这个中间,信任在目前还在市场上不断构建的过程当中,我们知道也有这样的责任,在自动驾驶的系统当中,首先要构建消费者的信任。其实这背后也代表着先进技术要大规模使用的关键,我们要关注驾驶员的疲劳状况,安装这样的传感器,包括安装这样的摄像头。

    Super Cruise和竞争对手相比,多了一个非常先进的脱颖而出的驾驶员注意力的系统,包括不同的震动,包括驾驶员的状态,包括你的眼睛眼球、头运动的方式,能够关注他是不是在关注前面的路,是不是关注周边的环境,这里的关键是客户信任的技术非常重要,甚至比它更重要的是整车技术本身是否能够让消费者不要过于去信任技术,因为这也是对于安全非常关键的。除此之外,我们也会不断引入明年新的Ultra Cruise,能够让驾驶员辅助的技术带到新的水平,包括能够实现95%的驾驶场景下,能够解放你的双手,能够真的带来一个“门对门”的非常好的体验。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断引入一些本地的能力,前面提到的中国初创企业Momenta也是做自动驾驶汽车,包括智能网联汽车的这些投入,也能够帮助我们去加速下一代自动驾驶技术对于我们在中国提出车型的使用。所以我们提到立足中国,也是用心为中国打造更好的体验。

    除此之外,我们平台也希望通过共享的愿景,帮助实现创新,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初创企业,包括高科技的企业一起为整个星球打造更为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的第三点,也就是如何去用把的客户的多元性。我们会看到在中国汽车的这些购买者,他们在不断升级,他们的需求在很大的细分市场都得到了充分的升级,这背后也是对于我们在拥抱选择的多样性方面带来很多商业上的契机,他们觉得车不只是运输的工具。

    我们知道在过去的多年,它已经在很多的发展,在未来高质量的发展也包括满足他们希望的这些生活的方式,包括有很多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包括我们在进博会也就是在过去几年,每年都会一口气展示出新的产品,了解市场的温度,包括从观众的反馈,无论他是客户、媒体、政府、合作伙伴,还有其他的利益相关方,这能够帮助我们在未来的策略上面给到很重要的帮助。

    包括9月份推出的新平台,我们的使命是希望能够带来个性化的,尤其是能够追寻这样一个新的未来,能够重新定义个人出行和交通运输,包括甚至有皮卡,高性能纯电动的跑车,包括SUV,甚至其它纯电的这些物流车等等。

    我们也在今年进博会上推出了从“展品变成商品”的号召,包括凯迪拉克Celestiq 、GMC的纯电悍马SUV,以及包括雪佛兰科尔维特Z06的这些跑车,三款备受关注的全球车型,也代表了我们在这些细分市场所做出的创新。我们希望能够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他们需要不断变化,高度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最后进入我的总结,我们也是经历了过去几年市场的放缓,也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依然是巨大的,如果要充分释放消费者的需求,对于所有的主机厂要实现长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包括电池、包括软件定义,包括整个电气化以及智能网联汽车这些话题,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最新的技术带到全新的车型当中。

    与此同时,包括提到的商业模式能够给到我们更多的选择,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尤其是未被满足的需求,我们希望能够不断把一些新的方式带到汽车当中,给到很多的消费者。

    另外,在中国继续能够去拥抱新的高质量增长的汽车产业的时机,包括以技术为中心,并且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谢谢大家的聆听!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上一篇:余凯:以芯为基 软件为魂——共建草木繁荣的汽车智能生态

下一篇:李凡妮:智能汽车时代的座舱网联趋势展望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