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车头条 > 汽车新闻 > 返回

冯爱民:EPS国产化的探索与思考

发布日期:2022-06-30 22:42   浏览次数:778

6月27日-29日,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暨首届中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大会在湖北武汉经开区举办,本届大会主题为“融合创新、绿色发展——打造中国汽车产业新生态”。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联合指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武汉市智能汽车产业促进会和汽车纵横全媒体协办,东风汽车、黑芝麻智能和地平线为合作伙伴。岚图Free、岚图梦想家和东风风神皓极作为本次大会的官方服务用车,为大会嘉宾提供出行服务。其中,在6月29日上午举办的“智能线控—构建智能汽车新底盘”主题论坛上,湖北恒隆汽车系统集团有限公司电控与系统研究院产品总监冯爱民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参加今天的会议,可以看到线控底盘制动系统现在非常火热。作为本土品牌转向系统供应商,本土化转向系统在2009年开始量产,到现在已经有超过13年的时间。在这13年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挑战和困难,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当前,国产转向系统已经延伸到自主品牌旗舰车型,比如20万-30万的车型,但和董总刚才介绍的博世相比,我们还是有巨大的差距。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恒隆在转型过程中做的工作以及思考。
 
我的分享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EPS国产化现状。本土企业研发EPS已经超过15年的时间,量产了13年,我们现在看一下到了什么样的状况。这是21年整体的状况,2021年国产本土化EPS系统配套了大约400万套,占电动转向系统的份额约20%,不到20%。目前主要量产的还是CEPS, REPS还没有实现量产化,主要的市场集中在15万元以下的车型。2022年有比较大的提升,像恒隆的产品已经有多款搭载20万-30万的车型在量产。国外市场很少,我们了解到只有恒隆集团在2019年为美国市场量产了一款商用车的产品。
 
这是电控三大件国产化的情况。控制器有很多国产化了,也有比较强的联创这样的本土供应商。电机,目前主要是外资和合资电机供应商为主,比较主流的Nidec,恒隆集团与韩国晓筬合资的晓筬武汉。传感器,基本上还是完全依赖国外,由于缺芯的影响,这两年有一些本土供应商,但真正能否形成持续竞争力,还需要进行观察。
这是基础器件和软件国产化的情况,目前在汽车上的离散器件基本上可以找到替代的,比较复杂的数字、混合和高端电解电容基本上完全依赖国外供应商。基础软件上,CP平台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供应商,像东软。但我们了解到,网络安全满足当前的需求还是有些困难,我们希望接下来一两年内能够突破瓶颈。在主要的设计软件,比如硬件的设计软件、软件的建模,比如电、磁、热仿真,基本上还是完全依赖国外,恒隆集团每年在这些方面都需要花费很多钱。
 
从以上可以看到,我们在转向系统本土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供应链短板依然较为明显。
 
第二部分是恒隆集团这几年主要的工作介绍。第一款有刷EPS在2009年量产,2015年量产第一套无刷EPS,2019年量产ASILD电控平台,去年开发全了冗余平台,今年全冗余平台已经进入了量产化的开发阶段,获得了欧洲和美国市场商用车的定点项目,计划2024年实现正式量产。
 
恒隆集团电控设计主要是在恒隆集团汽车电控与系统研究院,目前为止已经设计了五代产品,量产了三代。第四代产品会在2024年量产,四代有两种冗余结构,一种是商用车的,纯电满足重型商用车的产品,另外是六相电机的产品。我们可以看到商用车双冗余的架构,应该是全世界首款会在2024年量产,满足重卡的纯电转向系统。我们线控转向的产品,今年上半年第一季度已经实现了装车和调试,下半年会进行第二轮开发和调试。
 
同时,我们为了满足OEM提出把转向应用层往上移,或者自主受控的需求。我们在去年下半年的时候推出了新的业务模式,支持集成客户的APP,或者把我们的APP集成到客户的域控制器,现在已经有这样的项目在开展。
 
恒隆集团的电控制造在武汉楚冠捷,目前已经建成150万每年ECU和powerpack的产能,现在正在增加产能,明年会达到250万台。这个工厂通过了超过20家OEM的审核。前几年电机是非常受限的,因为我们做EPS只能选现成的电机。开发商用车没有电机的时候,或者开发冗余产品的时候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2019年和晓筬合资成立了电机公司,2牛米到20牛米都有所实现,我们给商用车做的冗余产品,就是用的115电机。
 
我们的电动转向产品已经量产13年,但和博世这样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虽然这个距离在不断减小,还是离国内自主品牌的期望有差距。我们也在工作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反思,在这里展示两个比较典型的思考的问题,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恒隆是比较典型的制造企业,成立到现在接近30年了,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是以制造为中心,围绕着工厂、设备和工艺改进来做的。现在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以后,要求我们有正向的研发,要按照流程的开发,有快速迭代能力。这些能力完全依赖于人,企业必须要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这是很大的转变。接近30年的企业要做这样的转变,其实是很困难的,这也是转向行业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我们可以看到,早期恒隆的介绍资料上,综合描述基本上都是围绕生产线、设备和制造。但现在恒隆最新的介绍资料上,已经有验证能力、开发能力、开发体系这样的描述,说明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包括公司的组织形式,包括企业的氛围,包括文化建设,都是重塑的过程。
 
转向产业的状况,可以看到一个是日本的,一个是欧洲的。无论是日本的还是欧洲的,他们在产业链上,纵向有比较明确的分工,同时从基础到最上面整个链条比较完整。横向上,每个层次都有很强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这是我们国产转向系统供应商面临的重要挑战,我们更多的资源集中在一个层次上,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正面和这样的企业进行竞争,首先要纵向协作,二是横向要产生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昨天听了软件分会的会议,汽车行业软件分会正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们成立了几个联盟,联合起来从上到下对软件产业链做了定义和分工。同时,依据联盟协调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进行有序竞争和能力建设,我觉得这是底盘零部件也应该做的事情。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上一篇:宋忆宁:加速电动产业链重塑——CTC电池底盘一体化开启电动新革命   

下一篇:蒋汉平:芯擎车规级芯片国产化开发之路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