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车头条 > 汽车新闻 > 返回

蛰伏中国70天,Uber创始人准备如何施展“魔力四步法”?

发布日期:2016-03-29 14:44  来源:汽车主场   浏览次数:2629

Kalanick坚信,自己的“魔力四步法”在中国同样能站得住脚:第一步,你有没有把时间归还给别人;第二步,你有没有把瓶颈感带给别人;第三步,你有没有把喜悦感带给别人;第四步,你有没有给他们更多钱。如果四步都做到了,你就处在一个魔力之处,你创造的东西就是真正有魔力、且能够转化的。

两年前,当下定决心要进军中国市场时,Uber创始人TravisKalanick曾坦言自己是来“探险”的:“大家都觉得我疯了”。因为在这个美国互联网大鳄纷纷折戟的市场,已经催生了BAT等世界级的网络巨头,后来者Uber实在显得有些前途未卜。

不过,Kalanick坚信自己的“魔力四步法”在中国同样能站得住脚:第一步,你有没有把时间归还给别人;第二步,你有没有把瓶颈感带给别人;第三步,你有没有把喜悦感带给别人;第四步,你有没有给他们更多钱。如果四步都做到了,你就处在一个魔力之处,你创造的东西就是真正有魔力、且能够转化的。

两年间,滴滴、神州等本土势力迅速崛起,Uber果然身处几大巨头夹击之中,但并不示弱,反而越战越勇。显然,这与Kalanick对中国市场的决心有关。2015年全年,Kalanick有70天时间泡在中国,可以说“不是在中国,就是在去中国的飞机上”。

Kalanick是怎么想的?下一步准备怎么干?汽车主场(汽车人的主场,更多有营养、接地气的汽车业界干货,欢迎关注微信号:carnets-cn)为大家整理了其最新观点。

作为创业者,必须贴近北京这样的创业中心

如果你不是中国人,想要在中国做生意,想要做大你的公司,想要成功,就一定要像中国人一样思考,而你要像中国人一样思考,就必须呆在中国才行,所以我在这边呆的时间比较长。

我每次来都会对中国加深了解,我接触到的新事物和趋势就会让我对中国了解更多,可以帮助Uber更好地在中国落地成长,所以它是一个良性循环——每次来就会了解更多,同时又会发现有更多的东西需要了解。

关于创新这件事,硅谷很长时间都是技术和创新最核心的地方,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已经开始慢慢赶上,如果说接下来五到十年北京会超越硅谷,我也不会感到很意外,因为北京已经慢慢孕育出了创业的生态圈,作为创业者肯定想贴近创业的活动中心。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激情,是一个公司真正的动力

Uber是个非常简单的叫车程序,不管你在哪个地方,都能在五分钟内叫到Uber专用车,把你送到你想要去的地方。这个点子来自于我和合作伙伴在巴黎的想法,去过巴黎的人都知道在那里打车有多难,一旦晚上打不到车就得走路回家。曾经我和合作伙伴在巴黎开会打不着车,合作伙伴说真希望有一款一键叫车的软件。回老家后,我们就创立了Uber。刚开始我们并没有想到公司会做得特别大,但是最后我们成功了。

作为这个公司的创办者和管理者,需要帮助整个团队找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我希望发现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一个企业家如果不能提出自己企业可能碰到的问题是不合格的,我们当时做的就是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条一条地解决。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激情,是一个公司真正的动力。我们其实就是想为城市、为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服务,这么多的Uber汽车其实也创造了数以千百万的工作岗位,比如说我们的一辆车可以服务30个人,这其实把很多停在车库的车利用了起来,也把可以停车的土地解放了出来。Uber在中国不光有专车人员,也有拼车功能,比如说本来是一人打一辆Uber,拼车之后两个人坐一辆车,更环保了,可以解决汽车尾气的污染问题,让城市更加高效、更加宜居。

我们想做的是改变行业业态的事

我们现在有很多竞争对手,但我们想做的是更大的、改变一个行业业态的事。

举个例子,如果你现在叫外卖,过程是:你打电话给餐厅,餐厅接单,餐厅做好饭,给外卖员打电话,外卖送上门,大概一个小时你才能拿到你点的餐。Uber怎么做呢,我们不用大家点餐,我们做好食物,客户点餐的时候,我们的送外卖车辆已经在路上了,客户可以很快拿到自己的餐食。

也许大家要问,你们怎么知道客人会点什么?答案很简单,我们可以预测,这就跟我们调动车辆的模式是一样的,我们会预测哪里有用车需求,什么时候用车,我们可以让客户更快地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得到这些车。如果你有越来越多的大数据,你就可以提前判断出来你的用户是什么样,有什么需求。

关于我们在世界各地学到的原则,首先每到任何一个城市,我们都要确保Uber是在为一个城市所服务的,是为百姓所服务的。如果你给城市带来价值,而且是非常明显的好处,那么原有的陈旧规则就可能会变成新的规则。比如,现在人们对出租车的相关条例已经习以为常,但在很多年以前其实出租车也是新事物,也是有争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东西、有争议的东西就会变成大家习惯的老规则,再会被新的规则所代替。

目前我们要做的,是把其他地区盈利转到中国来投资

Uber在全球很多国家和城市都有业务,在中国的业务规模相对较小。不过,我觉得竞争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潜力和市场非常兴奋。

我们专注于给司机、用户和合作伙伴提供好的服务,最终目标是使对中国用户和司机的服务比其他任何对手都要好。尽管Uber在中国的员工规模相对不大,但服务的质量并不由员工的数量来定义,而是对用户来说,打开Uber APP时能有最好的体验,车能立刻开到他的面前;对司机而言,他们可以更快地接到单子,获取更多的收入。



Uber有个价值观,就是“为城市喝彩”(Celebrate the City)。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技术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比如,通过技术我们可以让一辆车服务于30个人,而不是1个人需要30辆车,那么城市会就变得更加高效。

我们在中国推广了多人拼车的“人民优步+”产品,有多名乘客拼车可以让时间的使用效率更快速地提高,同时也可以减少道路车辆、缓解拥堵、降低污染,让司机和乘客的生活质量提升,也可以更多地掌控自己的时间。

其实,在美国Uber属于“老牌的创业者”——也就是说,Uber的商业模式是需要取得盈利的,只有这样才能走的更远。

在全球而言,Uber已经在相当多的城市,包括在美国开始盈利。但中国的市场和运营不太一样,中国市场需要很多投入来拓展,但是中国市场体量很大,到一定程度时盈利就会成为必须的要求。比如,如果一年达到上亿订单量,哪怕一个订单补贴10元,这个补贴的总规模都是无法承受的。我们当然希望中国会和其他市场一样,但目前我们是把其他城市市场的盈利转到中国来投资。

目前专注于“移动人”,未来我们会“移动物体”

想象一下,当你站在摩天大楼的顶层,看到地面上的车都不是人们自有的车辆,而是Uber的车辆,这会是什么样的情景?我们希望Uber会像城市的流水一样,不仅仅移动人,而且是移动物体。

不过,我们目前会专注在中国“移动人”,而不是物体,不需要在其他领域去与其他对手展开竞争。如果有一天我们有了巨大的规模,那么也有可能延伸入别的行业,但在中国目前我们只会专注于提供人的移动服务。 

上一篇:30年禁城政策松动 皮卡成最后价值洼地

下一篇:日产北美管理层调整 "Power 88"最后一年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