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随着车载智能操控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汽车上,并逐渐成为未来汽车操控模式的主流,与之相关的一些核心组成会呈现怎样的发展呢?在日前举办的2017 T行神州系列活动首站上海站活动过程中,来自英国汽车咨询公司SBD的Victor Zhang从中控、仪表盘、抬手显示、语音识别、手势控制五项技术未来的发展对该问题进行了解答,从而为下一阶段车载系统、娱乐系统以及车内交互系统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中控:或将出现驾驶员“专用”屏幕

据Victor Zhang介绍,那时最开始出现的触屏大约在6英寸左右,在中控屏周围保留有一些物理按键,中高端豪华车上则除了物理按键,还有一些中央控制旋钮,形成多种操作模式并存的局面。到2016年,中控的操作模式依旧多样化,只不过中央触控旋钮搭载率和装配车型数量在逐渐降低,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触控屏,并开始出现完整的中控触屏。与此同时,中控屏幕的尺寸也越来越大。据SBD统计的中国市场导航系统相关信息显示,目前中国豪华车品牌和量产车品牌中控尺寸大小都在不断上升,特别是豪华车品牌,平均尺寸达到了8.5寸。
而除了屏幕尺寸越来越大,中控的另一个趋势是功能越来越复杂。“现在很多中控,不仅能提供导航娱乐功能,甚至还集成了车辆控制功能,如对车内温度和车辆驾驶模式的调节等。”Victor Zhang表示。
因此长远来看,他认为一方面中控屏幕本身技术会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对于车内交互界面优先级的调整也很重要。“我们觉得差不多在2020年车内有抬头显示、数字化仪表盘等多种信息显示系统的情况下,数字屏幕优先级会低于抬头显示和数字仪表盘,其所承担的功能相应地也会降低——主要是信息、娱乐、沟通配置类操作为主,关键的行车数据则会归到抬头显示或者仪表盘中。”
此外,随着驾驶员对更高安全性和更便捷信息获取途径的需求日益加大,未来前排驾驶员的位置可能会出现一个独立的屏幕,以便驾驶员输入和获取信息,或者驾驶员的屏幕与中控屏进行融合,多屏互动的形式让驾驶员获取信息更方便。
仪表盘:功能越来越丰富 有望于与中控结合

而现在,则开始出现全屏的数字仪表盘,不仅大大丰富了仪表盘的信息显示功能,也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权利。“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仪表盘显示的内容,甚至编辑仪表盘。”此外,Victor Zhang表示,仪表盘和中控的结合也有望是将来的一大趋势。
抬头显示:搭载增强现实技术 所见即所知

而随着抬头显示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新车上,其所提供的内容和图像质量也一并发生了改变。会上Victor Zhang列举了几个例子作为说明:马自达的单色抬头显示,简单地将导航信息投射到前挡风玻璃上;奔驰宝马的抬头显示,可将所有关键的行车信息以完整的彩色形式投射到前挡风玻璃;而最近阿里巴巴参与投资的一个公司,则是将关键的行车信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以更加立体的形式投射到前挡风玻璃上,从而增强驾驶者对于实际驾驶环境的感知。
语音识别:今后的发展方向是“虚拟私人助手”

但这并不意味着语音识别在未来难有大的发展。Victor Zhang在会上表示,语音识别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会是虚拟私人助手,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认为对于消费者来说,未来理想的车载系统是可以随时随地倾听驾驶员讲什么,并且当驾驶员产生疑问时,可以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并帮助驾驶员完成任务,而不需要驾驶员额外的操作。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未来的语音技术不仅仅关注语音识别,还会涉及到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多个方面,从而让驾驶员与技术、与系统进行互动,以提升行车安全。
手势控制:多种问题待解

“不过,由于手势控制是比较新的技术,即使现在功能比较简单,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识别率不是特别高、识别过程中反应不是很及时等。更有一种现象是,有时候驾驶员只是想简单地把手放在中央扶手上,却触发了手势控制系统,这个体验就不是特别好。”Victor Zhang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