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互联网企业便将“客户为中心”奉为圭臬,而传统车企同样秉承“用户至上”的原则,在过去的百年里,他们每天都在与客户打交道。那么,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谁更能理解消费者?谁能更精准地解读用户的需求变化?解构C端,成为双方碰撞的焦点。
为了从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双方得到不同的观点,9月29日,上海浦东车展期间,由新浪汽车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支持的《轮语汇》自沙龙第八期活动在中欧国际商学院成功举办。以下为德勤咨询战略与运营部门总监刘昕的现场发言实录:
刘昕:感谢各位,我是德勤咨询负责汽车这一方面的。我今天从北京到上海,跟大家做个交流。关于互联网造车,大家关注了很长时间。很多资深人士加入了互联网造车行业,我们看到的事情,在过去的几年里面,作为互联网造车的鼻祖,特斯拉它在前后几年的时间里面,很快的,它说走四步,第一步造一辆豪华的跑车,然后第二步造量产车,第三步做什么第四步做什么。它用了三年的时间上市了第一款车,现在又开始上市Model 3,这一步一步走过来,大家可以看到互联网造车是非常可行的,可以成功的。与此同时,我们在国内看到了一些互联网公司开始造车,而且手段不一样。有的是参与合作的方式,比如说车和家。有的是在采取合作的方式,这个可能比较轻量级的互联网造车,比如阿里与上汽。这些是不同的方式。还有的是想要像特斯拉一样打造一个汽车工厂。这里面互联网造车的节奏越来越快,而且量产的时间点非常近。刚刚讲到PPT造车也好,还是真实的造车也好,很快就可以看到结果。
我们看到这么热闹的场面,然而摆在互联网造车面前的问题,我们仍然看到很多,这里面其实列举得很不完全。我们拿其中的一个例子,比较轻量级的,阿里云OS和上汽的合作,里面关于体验这一块,大家都认为互联网体验在客户体验这一块做得相当的棒。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线下环境打造做得特别好。荣威RX5上市之后,经常会宣传这个场景,当你早上起来,订购一杯咖啡,开车经过,取得咖啡,支付宝支付。这一切是它背后的强大的生态平台支持它。这背后意味着好几件事情,第一个意味着这一切车联网系统可能除了硬件部分,基本上就免费了,不要求大家付年费。这是很多之前车企做车联网这一块最大的困难。我一开始免费赠送几年。后期我指望续费。
第二个很重要的事情,这么高端的客户体验,这么高端的车联网设备,这一块,以前只有在豪华品牌商,甚至在高配豪华品牌商才能见到这个科技。然而现在一万块钱的额外支付,在十几万的量级上,互联网造车已经可以把这个全部实现。这个对于汽车企业可能是个极大的冲击,以前比如说很多很多好的体验,必须在豪华品牌上,必须在高配顶配上体现,将来会是这样的吗?不一定。所以互联网造车虽然刚刚出来,但是我们从轻量级的互联网造车RX5让可以看到,让我们对于车的认知,带来极大的改变。可能会给我们的商业模式带来极大的改变。我们从哪里收费,从哪里赚钱。所以我们这边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设计商业模式。我相信所有的互联网造车的企业,不是只是为了造一辆车,它背后到底想做什么。和我们传统汽车企业而言,和他们的竞争产生在什么层面。他们的车如果短期内不能和我们产生竞争的话,那么他们在什么方面可能会产生竞争。另外还有一个,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看到很多企业选择以电动车作为我的切入点。这里面又是什么样的考虑,是短期的电动车补贴驱动的模式考虑的,还是长期的,中国毕竟是化石能源相对短缺,将来电力可能会成为中国的主要动力。如果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做的宣传的话,对于我们的影响又是什么,因为毕竟传统车企还是化石能汽油内燃机这个领域。是聚焦与现在这个领域,还是将来可能会产生新的市场新的格局,甚至于新的供应商,是新的汽车行业的生态体系。因为我相信,如果互联网企业真的是沿着电动车的路线走过去的话,那我相信资本向下,他们不仅仅局限于造车这个层面,肯定还会向前向后延续。
大众集团发布了他们的2025战略,其中有一块是关于电动车的,他们讲,对于传统的内燃机系统供应商,我们要逐渐的把他们转让出去,拆分出去。我们要逐渐的开发我们的电动车对应的供应商体系,这是大众集团所看到的问题。
接下来问题是电动车的续航能力。充电桩充电网络,是我们下一个转向电动车的挑战。之前有过最简单的充电的解决方案是换电。然后至少在国内,由于相关的企业试图垄断的行为,导致大家说我不做换电,做充电插电的。所以国内利益格局打破的话,恐怕还是得依靠充电网络解决这个问题。同样的充电网络这一块,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竞争的焦点。当这个成为下一个竞争的焦点,或者是成为下一个生意的机会的时候,这一块涉及到诸多方面要协调,市政、电力等一大堆的老爷们要去协调。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资源性的优势,这也是一个话题。我相信互联网企业也不会放弃整合优质线下网络。
再往后,所有的这一些,其实大多数,百度、乐视,他们都把智能驾驶这个概念放到里面去了。不管先做智能驾驶还是后做智能驾驶,相关的话题,随着网约车的规定出台,将来这一块的方式,传统车企、互联网车企,用什么样的方式介入出行。我们不管看大众集团的2025战略,还是主要这些车企,比如说奔驰、宝马,他们把移动出行作为未来业务蓝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做到。比如大家提到的互联网造车,和它合作是很多老百姓愿意选择的。那移动出行,是我们自己上马做移动出行,还是像某些企业似的,把我的车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给到移动出行租赁公司。我相信这些问题是传统车企要考虑的问题。
移动出行,在互联网车企,因为他们天生的优势,他们会很自然的介入到移动出行这个领域里面去。如果条件具备的话,他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介入移动出行的业务。典型的,比如说乐视是易道,就直接介入移动出行领域。
这些话题说到最后,互联网造车公司,未来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它想成为一个自动驾驶自动调度的移动出行的大平台,来连接所有人,然后反向整合,像乐视现在在整合电视,把电视机用代工企业,还是说它只是想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牌。这时候我要解决的是如何让我的品牌,让我的车身设计更漂亮,提升底盘、降低我的MH等等。跟大家碰撞的点就完全不同。
所以关于互联网造车,可能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比如如何建立品牌,如何去控制成本质量,如何把一辆车本身做好,这些都是问题,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我们更关心互联网轿车,未来蓝图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反过来,它在什么层面上产生冲击和竞争。
徐志进:谢谢刘总,刘总讲的关注新兴造车势力的一方面。关注的新兴造车互联网企业,接入到造车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