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网中国 综合新闻 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的井喷式增长以及交通事故的日益频发,购车者对汽车的安全性配置有了更高的要求。谈及汽车安全,消费者往往首先想到安全气囊。这项曾经只有豪华轿车上才有的装置如今几乎已成为汽车的标配,并被很多人视为汽车“最后一道生命防线”。
可是,日常生活中因安全气囊引起的争论越来越多,发生交通事故时,由于安全气囊没有打开而产生的纠纷也屡见不鲜。可见,许多人对安全气囊并没有真正了解。汽车安全气囊,真的能让我们毫无顾忌地托付自己的人身安全吗?
安全气囊并非万能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因为车祸发生时安全气囊并未弹出所引发的纠纷。最终,海淀法院令销售厂家从人道主义的角度,给予死者家属10万元补偿。从“赔偿”变为最终的“补偿”,一方面,是由于法院认为事故原因主要是死者违法超速驾驶;另一方面,是原告无法提供足以认定安全气囊存在缺陷的证据。
事件目前虽告一段落,但这只是众多由于安全气囊没有打开而产生的纠纷中的一件。业内专家指出,很多人对安全气囊在认识上有个误区,觉得只要撞车过重、车辆变形过大,气囊就应该弹开。“但实际上气囊的弹开是有条件的,即汽车承受冲击力需超过极限值,这样气囊才能弹开。并且,车辆撞击的区域也是影响安全气囊是否弹开的因素之一。这是除安全气囊存在缺陷外不可忽视的客观情况,驾驶员朋友应该有清楚认识。”
去年10月底的一天夜里,家住市区中山路的吴女士开车回家途中,与一辆SUV碰撞。吴女士所驾驶的轿车被SUV撞上了右前方,撞击后车头朝向几乎转了180度。所幸当时两辆车车速并不是特别快,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后吴女士回想起,事故发生时,自己车上的安全气囊并没有弹出。是不是质量不过关?于是,吴女士将这疑问抛给了4S店。4S店的工程师答复称,由于吴女士的车遭受的是横向撞击,而且碰撞减速度未达到阈值,所以没有触发安全气囊。
事实上,安全气囊并非消费者所想的那么神奇,只要有撞击就会弹开从而保护车上人员。大多数消费者对安全气囊细节不够了解,对安全气囊安全性期望值过高。
何为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最早于1953年8月被提出,随着各国车辆安全标准的制定,安全气囊的装备率越来越高。欧洲及美、日等国家汽车上的安全气囊的装备率已达到近100%。
安全气囊主要由安全气囊传感器、防撞安全气囊及电子控制装置等组成。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事故时,首先由传感器接收撞击信号,并传递给电子控制器。电子控制器接收后,判断是否达到气囊展开条件,随后传递信号至气体发生器从而产生大量气体,使气囊在极短的时间内展开形成弹性气垫,并及时泄漏、收缩,吸收冲击能量,从而使车上人员免于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
据了解,目前国际、国内还没有统一的安全气囊制定标准,但不同的生产企业根据不同的车型有自己的企业标准,以保证安全气囊在适当的时候打开,汽车使用手册会记载安全气囊的相关事项。只有满足相关条件,安全气囊才会展开。如果达不到安全气囊展开的条件,气囊不会展开。事实上,过去由于安全气囊过于敏锐导致其在一些不该打开的情况下打开从而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气囊翻译成安全气囊其实并不妥当,它就是个空气囊,有安全辅助的功能,但不是万能的。消费者不能认为有了气囊就有了百分之百的安全保障。”东阳广通华胜豪华车专修连锁店的专业维修工程师介绍,业内有种说法,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安全带起到的保护作用是90%,加上安全气囊后是95%。
安全行车才是首要
如此说来,安全气囊还有用吗?当然有用,不过,安全气囊要与安全带、汽车整体安全设备、安全理念等结合起来,才能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最大限度保障生命安全。
消费者应该转变以往的观点,要清楚地认识到行车安全靠的并非仅仅只是安全气囊,更为重要的是包括安全气囊在内的安全设计理念与整体设备的共同效果,这才是切实保障自身生命安全的重点。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即使汽车安全设备再周到、详备,最终的根本因素还在于驾驶者本身,“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爱护自己的生命”才是最有效的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