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来电激发灵感
王天时最先是在坐妈妈开的车时发现了这个问题。老妈在开车时,一旦有电话进来,常常是王天时开启“人肉免提功能”,帮妈妈按下免提键,老妈再视来电的紧急情况来做出处理。“那如果我不在妈妈身边,没有人帮她按免提,岂不是会很危险?”
为此,王天时专门去做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在美国,每天约有66万的驾驶员在接听电话,约17万的驾驶员在发送短信。根据美国非政府组织国家安全委员会统计,美国每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超过3.5万人,其中四分之一与使用手机有关。在中国,根据近几年的《国家道路与交通安全统计报告》,每年发生的二十多万起交通事故中,有超过三成是由于驾驶员在开车时使用移动电话引发的。数据显示,开车使用电话造成的交通危害已经远远高于酒后驾车。
这可把王天时吓了一跳。“开车时一旦有电话和短信进来,人们就会下意识地响应,实在太危险了!”那么,有没有可能设计一种软件,能自动过滤掉这些非紧急来电从而实现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呢?
屏蔽解锁自动识别
王天时希望自己的这个项目在“实用”的基础上又能“有所创新”。他发现,目前国内外很多手机和软件生产商都已经推出了驾驶模式手机软件,但是这些软件几乎都需要驾驶员在开车之前手动切换到驾驶模式——这一点很容易被遗忘。此外,现有的手机驾驶模式提供的功能也十分有限;现有的多数软件,在驾驶员选择驾驶模式后,会屏蔽或者延迟一切来电和信息, 而考虑到一旦有紧急事件发生,及时建立通信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这不加选择地屏蔽也成了现有软件的一大缺陷。
于是,王天时有针对性地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改进。首先,他开发的软件有了“自动感应能力”,利用手机上自带的GPS、重力传感器等设施,能根据人是先抬左脚还是右脚进入车内、进入车内的动作等自动判断出乘车人的角色(是乘客还是驾驶员),通过监测汽车行驶速度,动态锁定驾驶员手机:当汽车速度超过某个阈值时,手机智能动态锁定;而当汽车行驶速度降到阈值以下时,再自行解除锁定。在手机锁定后,提前设置的“白名单”内的联系人仍然可以与驾驶员实行紧急通信。
游戏玩家三获大奖
要说起来,这并不是王天时的第一份编程作品了。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他就以“基于安卓平台的智能手机入侵监测系统”项目获得了当年第33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等奖;第二年又以“手机非正常使用监测系统”项目,同样拿下第34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等奖。“第一次比赛就拿一等奖,连赛三年,三次都拿大奖,这的确是比较少见的。”来自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的高级教师夏焕春,是王天时的指导老师,提起自己的这一得意门生,夏老师赞不绝口。
而仔细一看可以发现,王天时的这几份获奖作品都与智能手机相关,这还真得多亏了他爱玩的本性。原来,初中时王天时是个游戏玩家,没事儿的时候爱用手机玩游戏。而在下载免费游戏时,难免会中了跟游戏绑定在一起的木马的招。这使王天时萌生了做“智能手机入侵监测系统”项目的想法,在此基础上,也才有了后面这一系列的发明。如今,王天时不少老师朋友都是他这几份软件的忠诚用户,“非常实用”是大家的一致评价。拿他的“手机非正常监测系统”项目来说,一旦软件监测到了手机的非正常使用行为,如翻看照片的次数增加,翻看通讯录的次数增加等,手机就会向指定号码自动报警,“一旦丢了手机,这一功能就会很有用。”
“学生的创意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做出来的项目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指导老师夏焕春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