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问题其实在去年冬天的时候就有过一次热度,似乎在知乎上还吸引了不少的大V。对于是否热车这个事,在我看来吧,就和吃粽子是要甜的还是咸的是一个道理。真的讨论不出来什么结果,因为现在的车用动力发展的实在是太快了,这些细节的问题早就被汽车工程师们想到了。所以,对于是否热车这个问题,在一定角度上说是一个伪命题。
为什么今天又要把这个事旧事重提呢?是因为李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他的雅阁这几天早上点火之后怠速会拉的很高,得过一会才会回落。而之前开的高尔夫一点火就是怠速,这是什么道理?所以,今天就把我的回答写成一个推送,或许会对您有用。在冷车工况下,德系和日系的处理方式真的是不一样的。
简单点说,就如李老师所见,日系车在冷车状态下是通过拉高发动机转速,来实现迅速建立机油油压,同时通过高转速的状态来实现发动机的冷机稳定工况的建立。而德系车则没有这个逻辑,即便是在冷车状态下,发动机转速依旧保持在怠速状态,通过提升混合气浓度来实现发动机稳态工况的建立。这两种方式基本上可以看作是殊途同归,从冷车排放的角度上来讲,日系车的处理方式可能会更好一些。
发动机温度没有达到稳定的工作温度也会使得气缸温度较低,使得发动机不易于实现稳定的怠速。曾经我们在使用化油器车型时,启动时要先将阻风门关闭,提升车辆的混合气浓度,对于一些老车甚至还要空补两脚油门来调整一下怠速。化油器车型也只有在热车过后,化油器温度以及气缸温度上来了之后,才会有一个稳定的工况。
所以,化油器车型的车子原地热车的绝对必要的。在电控喷射时代,这个手动去拉阻风门和通过油门调节怠速的动作就变成了电脑自动控制。而日系车拉高转速的动作就好像是我们轰油门来建立稳态工况,而德系车的处理方式就好像是拉阻风门来建立稳态工况。是这么个道理。
那么就回到讨论最多的地方了,热车和发动机的润滑有多大的关系呢?
首先,明确一点,在我们进行新车冬季测试的时候,凌晨四点在黑河试验场零下四十多度起来热车是必须的。不过并不是为了保护试验车,而是为了测试车辆的排放以及冻了一夜之后的车辆性能。所以,这个经验不能算作是对于支持原地热车一派选手的论点。
关于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怎么运作,我想此前的文章里大V们都有聊过。所以这里就简单提一句,在发动机内部,机油对于零部件的润滑大概可以分为压力润滑和飞溅润滑两种方式,压力润滑是通过机油泵来建立油压实现润滑,而机油泵又是通过发动机曲轴来带动。比如说顶置的凸轮轴就是压力润滑。飞溅润滑就比较简单粗暴了,就是甩上去,活塞的润滑就是飞溅润滑等等。
至于为什么要热车,持需要原地热车的一方的观点是车辆静止过程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机油回到曲轴箱,所以冷启动瞬间是干摩擦需要原地热车。但是这种观点里忽视的是发动机内部是会建立油膜的,即便是在冷车状态下启动,发动机的干摩擦也是较小的,或者说干摩擦这个说法压根就是不存在的。。在冷车的状态下,机油是否可以快速的建立起油压,靠的是机油的粘稠度。而机油的粘稠度又是通过温度来决定的。
所以,归根结底,是否需要热车,和机油是怎么润滑的,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我们讨论的论点,应该是原地热车应该建立的油温。
所以,我们就得到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其实热车热的是油温而不是水温。热水温的只是为了有点暖风罢了。
冬天开始会有这样的情况,在冷车起步的过程中,车辆会明显的感觉到发“拧”,给油不走。就好像是被冻住一样。我想这也是大家都热衷于热车的主要原因。更有甚者,比如说搭载了CVT变速箱的部分车型,还会出现冬季CVT冷保护不换挡的问题。一定要在低速的状态下行驶上几公里CVT变速箱才开始工作。
这就涉及到一个油温的问题,这里的油包括两种:第一是发动机的机油,在冬天的冷车情况下发动机的机油粘稠度是较高的,而相对较高的机油粘稠度会造成发动机内摩擦阻力的增加;第二就是变速箱的油温,其实车子刚给油不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变速箱油的油温没有达到一个合理的工作温度,所以才会感觉到车辆不走。
而变速箱的温度建立,和变速箱散热器的布置方式有关系,如果是风冷式的,那么完全不受发动机水温的影响,如果是独立式的和集成与发动机水箱内部的方式,那么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大。而在冷车状态下,变速箱油温的上升最终还是要依靠变速箱的运动。所以,点火就走对于发动机油温的建立是有用的。
当然,车辆动起来更有用的地方是传动部件温度的建立,其实说白了就是车辆的轴承。冻了一夜之后当然会导致润滑性能下降,而这一部分的性能在原地热车是解决不了的。在这一方面,日系车可能会做的比德系车好上一点,这一点从日系车开起来更加轻快的驾驶感受上就可以感知一二。
好了,说了那么多,那么是否解决了是不是需要原地热车这个问题了呢?我觉得是没有,因为这事实在是太笼统。而且早上是否需要热车还取决于上班是不是快迟到了。所以,本着和稀泥的态度,我建议李老师的做法是,FOLLOW YOUR H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