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网中国 综合新闻 11月10日,北京迎来了连续第三天的雾霾,距离新能源汽车概念的长城华冠举行在新三板挂牌敲钟仪式还有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在顺义长城华冠的二层会客室里,战略投融资总监曹怀英正在向来采访的媒体记者们介绍公司的情况。隔壁的房间里,公司董事长陆群正在接待到访的投资机构代表,商讨在资本市场中进一步合作的操作可能。
从2014北京车展上,长城华冠推出旗下全新纯电动跑车——前途,被媒体称为中国版特斯拉,到2015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布《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为其进入电动车市场提供了可能,再到9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总股本1.2亿股,近30亿估值,20亿定增接近完成,国开银行、兴业银行等机构成为战略合作伙伴。长城华冠,中国最大的汽车设计公司之一,正在极其迅猛且目标明确的扑向电动汽车整车生产及销售市场。在收到新三板挂牌确认函的那天,整个长城华冠沸腾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迅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像这天一样,媒体和投资人的陆续到访渐渐成为常态,也让之前一直沉寂于整车生产厂商身后,像参谋一样默默提供整车设计方案和技术支持的长城华冠有机会走到幕前,正式成为汽车市场的参与者并开始引人关注。
“我们开窍了。” 曹怀英在谈到长城华冠从整车市场的参谋者到参与者的转变时毫不讳言的说,“我们干了十二年的整车设计,在2002、2003、2005年的时候,我们帮过吉利,也帮过奇瑞,做生产规划,车型达产。但我们始终并没有直接进入市场。直到《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出台,规定要求企业必须得有技术,必须得是自主的,必须能够做出的设备足够好。而这恰恰与我们多年来的付出相契合。我们从在2007年、2008年就开始从事纯电动汽车的研发,2011年又接了萨博的纯电动汽车设计的任务。因为他是一个要做欧洲体系的,萨博对于技术跟追求又比较严苛,所以,按照这次规定的要求,我们比别人早走了七八年的路,且起点很高。”
时也?命也?
8年前的那一次后知后觉,让长城华冠错过了民营企业进入整车生产销售市场的第一个黄金期,教训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诸多在经验和技术方面都不如自己的汽车行业的后来者们在市场上极速扩张。
这8年来,吉利完成了对沃尔沃的全部股权收购;奇瑞连续位列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榜首;比亚迪在电动车市场上形成了品牌效应。而长城华冠则只能在沉默中等待下一个机会的到来。
这一等就是8年。2015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布《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当看到其中第八条中强调的“具有纯电动乘用车产品从概念设计、系统和结构设计到样车研制、试验、定型的完整研发经历。具有专业研发团队和整车正向研发能力,掌握整车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系统、整车集成和整车轻量化方面的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试验验证能力,拥有纯电动乘用车自主知识产权和已授权的相关发明专利。”以及第九条中所列“具备纯电动乘用车整车正向开发能力的研发机构。至少具备整车及动力系统匹配、整车管理系统、车载能源管理系统、车辆轻量化、车辆安全等关键技术的设计开发能力、试验检测能力以及对整车产品运行状态的监控能力”的时候,长城华冠感觉自己的第二次机会来了。
或许在2011年接过萨博纯电动汽车设计任务的那一刻开始,机会的大门就已经开启了,但当时没有人能无法预测到,长城华冠这一举措为自己4年后抓住进入市场的第二次机会奠定了领先的优势。而持续8年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研发,也使长城华冠在面对第二次机会的时候有着无比的信心。
“在我们做纯电动汽车研发的时候,有很多技术是没有人做的,现在要做纯电动汽车技术,可以从别人那里买技术,可当时没地方买,只能自己研发。所以我们就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技术体系,包括生产化体系、整车控制体系、能量保护与能量管理体系,以及整个综合调教。”曹怀英说,“而我们在做长城华冠之前的15年,是在北汽做研发与生产,协助把克莱斯勒的这种研发体系、验证体系、整车生产体系本土化,并且同时开始做国内自己的这些整车的研发,同时研究美国的军用吉普,做着中国的212,并且生产着合资的。应该说华冠既有几十年整车生产工业的传承,又有这种没有产业包袱的创新,这是我们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里面比较独特的地方。”
整车工业生产15年经验,为车企提供设计方案、生产协调、技术支持12年形成产业网络,纯电动汽车整车研发8年形成技术体系,这些积累让长城华冠董事长陆群在接受媒体时可以很有底气表示,对于生产资质,目前长城华冠在积极申报中。在目前申报企业中,长城华冠最符合《规定》要求。
时也?命也?陆群说5年前成立电动车事业部,开始设计和研发纯电动超级跑车——前途K50。当时,长城华冠没有料到相关部门会为电动车专门预留资质,只是在潜意识里认为,未来决定电动车成败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而长城华冠需要为此做储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谋事在先
抓住机会的关键,在于能否成为第一批申报成功的企业。自去年《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后,就有近10家企业积极筹备电动车资质申报。今年上半年,这股申报之风有增无减,很多企业为了达到要求,通过挂靠、合资、合作等方式申请,竞争呈白热化状态。
《规定》第八条第四款中硬性规定的“自行试制同一型式的纯电动乘用车样车数量不少于15辆。提供的样车经过国家认定的检测机构检验”,原本会拖延很多有意向企业获得申报资质的步伐。按照发改委相关人士的解读,纯电动汽车达到要求,必须经过很多试验。碰撞、安全等试验必须是全新的车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道路测试,以及企业自行开展的各种检测试验等等。另外,企业产品上市后还应该有一些车辆储备,以备在实际使用中发现问题,进一步进行某些方面的检验。15辆车并不多。
也恰恰是这条规定,使得长城华冠成为第一批拥有申报资质的企业的可能大大增加。长城华冠在去年车展后进入样车试制阶段。《规定》出台后,已将15辆样车交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进行各项试验。可靠性试验的3万公里里程已经完成了2.8万公里,而最可能带来麻烦的碰撞测试,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正碰试验和侧碰实验,后碰也已经完成。
按照华冠的估计,所有的试验内容将会在11月底完成。在进行试验期间,长城华冠同样在着手准备可研性报告的内容,预计同样将会在11月底完成报告要求的各项认证。
而与此同时,华冠已经在开始着手进入造车阶段的准备工作。作为首条生产线落户地的苏州生产基地开始筹建,初步规划年产目标双班5万台。
“我们会全力为整个行业建立好新型工艺的纯电动汽车的生产示范的中心,然后我们也会采用开放式的商务模式,跟所有想从事整车生产的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整车生产的朋友进行合作,协助他们获取新的整车生产资质,建立新的工厂。”曹怀英在谈到华冠在随后整车市场上的战略布局时,显示出一种谋事在先的从容:“我们未来的市场战略有四个部分,第一是继续为合作车企提供的整车设计和技术支持,第二是我们自营品牌纯电动汽车的制造和销售,第三是我们会参股其他整车厂,建立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第四是我们会跟新能源企业联合建立一些新型材料、新型部件的合资工厂。例如电池的合资工厂,我们和三星的谈判,如何做都协商好了,现在已经进入法务阶段;和力神的谈判也在进行中。碳纤维材料我们也在与两家企业谈判。在互联网和安全驾驶方面,我们现在有四五家企业正在做技术层面的合作,跟国际上大型公司也正在做谈判。后期还会有铝镁合金、电池包控制器、无线充电等方面还陆续有合资材料工厂的建立计划。”
当华冠谋划的战略布局完成时,一个从设计到制造,从材料到整车,从自营品牌到合资品牌的多维度全产业链的产业网络是否会使华冠成为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中随处可见的身影呢?
当环境、能源的严峻现实倒逼新能源、新材料在各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时,已经在筹划新材料合资工厂的华冠,对纯电动汽车领域之外的社会新能源变革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