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网中国 综合新闻 昨日,北京市公布2016年小客车数量调控政策,汽油车摇号指标再砍3万个,而新能源汽车则不再需要摇号,此消彼长,一目了然。其实,经过过去一年新能源车的快速前行,业内普遍预测,从“十三五”开局,这一热得有些发烫的产业将由起步期正式进入加速阶段。
客观来看,新能源汽车对社会公众而言并不算“新”。自2001年被国家列入“863”重大科技课题至今,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内涵逐步被社会公众所熟悉。其凭借较低的废气排放量和绿色能源概念,成为了“环保一族”和“时尚一族”热捧的对象,此次对其再次进行政策倾斜,自然也是为了激发潜在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从而增加销量。然而将目光移回到现实,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有免税、免摇号的政策护航,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如此反差,我们不得不深思:如此浑身都是“宝”的新能源汽车,为何这么多年来都难以被消费者所认可呢?
平心而论,使用不便利是根源所在。一提起新能源汽车,虽然全社会“都说好”,但是其便利性却难以让消费者点头。以电动汽车为例,开起来固然环保节能,但若是没电了怎么办?要知道,加油站只有汽油和柴油,却没有充电桩!再退一步,就算有充电桩,又能如何?现有的充电桩大多电池贵、比容量低、充电时间长,这如何能让消费者满意呢?更纠结的是,纵然将电充满,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也只能达到150-200公里。也就是说,如果充电桩的配置与分布不在这个行驶区间内的话,那么消费者只能下来推车或者等待道路救援了。凡此种种,纵然新能源汽车再时尚再环保,也难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近年来,虽然国家相继出台政策,要求新建小区必须提供充电桩,国家电网也通过电价优惠等方式予以了大力支持。但笔者认为,以上措施只是打消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却并不能让他们产生购买愿望。若要真正让新能源汽车被市场接受,还需要新能源汽车本身质量上下功夫。解决好电池研发不足、续航能力不足等这些制约新能源车推广的“老大难”问题才是重中之重。总之,再好的外部政策,都还需要行业自身的完善和提升。当然,公共资源的“倾斜分配”也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的“倾斜分配”实际上也是在考验有关部门的智慧。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固然是世界趋势,但在理念和思维上尽快与国际接轨,则更加重要和急迫。有关部门不仅要用产业体系的高度去推广新能源汽车,更要从“使用流水线”的角度去提高其便利性,如此消费者自然会在理性比较之后,掏出真金白银来购买新能源汽车,这样“死水一片”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才能够被“满血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