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车联网 > 新体验 > 返回

新政之下,滴滴的未来将会怎样?智能出行服务平台模式探讨

发布日期:2016-12-23 23:19  来源:资讯报道  作者:亓习雨   浏览次数:295

今年夏天我到北京出差,离开时去机场叫了滴滴专车。路上和司机聊天,了解到他是滴滴的雇员,开的是滴滴购买的车,但是在客户预约时无法知道来的车是社会车辆还是公司自有的车辆。这让我颇为意外。彼时神州租车和首汽约车的安全和服务优势已经显现,但是滴滴将自有车辆和社会车辆使用同一预约平台的模式使其在同样的成本结构下却无法享受自有车辆的优势,有点让人费解。直到四城市网约车新政意见稿出台,猜想滴滴可能已经预先知道政策会变化,社会车辆将会不足,在储备自有车辆来减轻业务断崖式的下滑。但是其采取的策略仍然不是很令人信服,再联想到业内传言,首汽15年筹备网约车时曾经希望与滴滴平台合作但是遭到拒绝,则不能不让人对这家估值惊人的独角兽公司的策略前瞻性和未来捏一把汗。


移动出行市场一统江山

从2012年推出打车服务,在众多打车软件的血战中脱颖而出,到2015年10月获得第一张网络约车租车平台牌照,最终2016年8月与Uber中国业务合并,估值达到350亿美元。滴滴在短短四年中完成了中国出租车和网约车市场的一统江山,对于这个有着巨大想象空间的市场,其意义堪比秦始皇统一中国。

对于其充满争议的高估值,我们可以从其2016年5月最后一轮融资时总结的优势和数据得到一些答案:

2015年完成14亿次出行服务,成为全球最大的出行服务平台;

中国是巨大而具有强烈未满足需求的市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不够舒适,出租车服务欠佳而且供给不足,拥有私家车的成本上升并且在大城市难以获得牌照;

目前的公共交通和私家车都难以满足上述需求;

根据麦肯锡2016年1月的报告,中国2018年网约车将占总体出行市场的19%,达到惊人的2050亿美元(这个数字匪夷所思,不知如何得来的);

滴滴提供涵盖多种方式的一站式出行服务,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将出行的效率大幅提升,成为满足多种出行需求的平台;

滴滴的专车服务每次出行成本与私家车相比不到一半;

大幅领先的市场份额:出租车打车服务超过99%,网约车83%;

经过验证的高速增长:2015年日均出行服务数量增长超过50倍,专车司机人数增长88倍。

2015年9月9日,“滴滴打车”更名为“滴滴出行”, 明确了公司作为出行平台的定位, 而不局限于打车平台。公司选择更名的日子颇有深意,其高速增长和领导地位如何能长长久久是这个年轻的企业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随着网约车新政出台,其短短几个月前的估值显然已经受到很大的挑战。不过中国的出行市场具有足够巨大的潜力,短期的政策变化倒不是最大的问题。关键还是要找到最佳的发展路径,而这要基于对未来出行模式的高瞻远瞩。

未来的出行市场看好分时租赁

进入2016,智能出现市场呈现出租车、网约车和分时租赁三足鼎立的态势。未来出行市场的演变和谁将最终胜出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技术进步、消费需求变化和网联应用的普及。在国外,许多咨询和投资机构已经对自动驾驶对汽车行业和出行模式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了很多分析和预测,但是国内似乎更关注短期应用的变化,而对核心技术的关注比较少。IHS预测全球完全自动驾驶汽车2025年将达到25万辆, 2035年将达到1200万辆。BCG的预测更激进,认为2035年全球销售的汽车中25%的汽车将是自动驾驶汽车。也就是说十年之内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将投入市场,而在随后的几年里随着自动驾驶规模化生产成本下降,他将成为成本最低的出行方式。其最先应用的领域就是智能出行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出租车和网约车大约会尝试转型,放弃司机购买自动驾驶汽车。但是分时租赁公司将会在竞争中轻松胜出,因为他们在非自动驾驶汽车时代积累的租赁和运营经验是其他类公司所没有的。对于独立的分时租赁公司,现在进入分时租赁是一场很大的赌博,因为是否能坚持到自动驾驶那一天是对资金、市场推广和运营管理能力的巨大挑战。但是对于两类公司这个市场是必须进入的。一个是汽车厂家,我看到的最悲观的预测是巴克莱银行在2015年7月的一份报告,认为未来家庭拥有汽车的数量将比现在减少一半,大众化的汽车品牌必须大幅缩减规模才能生存。另一个就是滴滴,因为如果不进入分时租赁,在出租车和网约车积累的客户群可能将流失到分时租赁公司。

滴滴作为平台的价值

作为一个出行服务的平台,滴滴需要准确地预测未来出行的模式将如何演变并根据这种判断来规划自己的发展路径。这是一个乔布斯的工作。在网约车之外,滴滴在过去两年先后进入拼车、代驾和分享单车领域,显示其介入到一切有潜力的出行服务当中的决心和资金实力,滴滴甚至与众多充电运营商签署合作协议,希望搭建充电信息的平台,显示其对未来电动车时代有着清晰的认知和前瞻的布局。

对于一个出行的平台,滴滴的核心优势在于成为移动出行的第一信息平台。在出行服务数量超过Uber时,滴滴曾指出其达到这个体量只用了Uber四分之一的钱,这除了中国交通成本较低外,最大的收益是他赶上了移动支付的风口,用腾讯和阿里的钱烧出了第一移动出行平台的地位。大多数人只会选择两到三个手机端出行服务应用软件,基本不会超过5个,所以这个第一入口有着巨大的价值,也是资本市场愿意高额买单的根本原因。但是滴滴在模式和布局上似乎并未把这个平台充分利用,而是进入了一些作为平台不该进入的领域。

在网约车市场,滴滴本来可以把首汽之类拥有车辆的租车公司纳入到其平台之下,发挥其平台优势,但是却错失了这个机会,反而进入重资产和运营这些其并不擅长的领域中,而且在运营自有车辆时没有能发挥这种模式的优势。在新政之下和神州租车、首汽约车相比处在了劣势。

在分时租赁开始兴起成为最新的出行模式时,滴滴一反常态,迟迟按兵不动。和业内人士交流中获悉滴滴因为缺少租赁运营的能力和经验,所以还没有寻找到进入这一领域的最佳方式。和网约车一样,滴滴进入的方式不应该是自己运营分时租赁,而是应该做为分时租赁的平台。位于北京的宝驾公司今年提出了第四方汽车共享云平台的概念,希望把分时租赁企业都招揽到自己的平台上。这本来是滴滴应该做的事情,却被别人捷足先登。

滴滴的未来:合作还是竞争,这才是问题

分享经济代表未来30年最重要的商业机会, 而智能出行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行业领域。滴滴处在一个非常有优势的位置,他需要做的只是寻找到更能够发挥其平台优势的路径。说了这么多,必须要做个总结,我其实是看好滴滴的未来的, 需要做的只是更好地发挥平台的优势。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上一篇:江淮大众合资批准临近,新能源合资或不受两个名额限制

下一篇:警惕低速电动车标准偏离八大事实,车企请准备国标大冲击!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