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车联网 > 新体验 > 返回

电动汽车究竟还能跑多远?

发布日期:2017-08-16 15:24  来源:网络  作者:阿伟   浏览次数:1228

最近,在美国的消费者报告中对雪佛兰Bolt电动汽车的测试前,对雪佛兰Bolt电动汽车的预估里程是238英里,但实际测试里程却达到了250英里。而对特斯拉Model S 75D车型的预估里程为259英里,但在大致相同的测试路段和驾驶习惯的情况下,也就只有235英里。
 
而Model X 90D的情况也是如此,预估历程为257英里,实测230英里。一款尺寸与飞度相当的小型车型,居然能干翻了特斯拉,让人刮目相看。同时也不禁让人猜想,电动汽车到底还有多少潜力?还能跑多远?
关键在于电池技术
 
在过去的传统概念当中,电池越多,能量也就越多。但电池越多带来的重量也就越大,手机没电了有便捷的移动电源,电动汽车没电了,则没有手机这样这么能够轻而易举的解决办法。所以既要缩小重量和体积,又要有足够大的电能存储。电池容量技术是发展电动车续航里程的关键所在。
 
目前大多数电动汽车采用的是锂电池技术,像通用公司在新款Bolt电动车上用的是全新的富镍锂离子电池组设计。特斯拉在电池方面,采用的是松下生产的18650三元锂电池,并且形成单元化多组电池组。 博世与汤浅、三菱联手打造的全新锂电池技术,使用效能大幅提升,搭载整车续航里程更是有望突破800公里。
但他们对锂电池的一些缺点仍然不太满意,虽然锂电池较其他传统电池来说重量已经算是很轻,但体积的问题,容易过热,电池寿命等问题仍然是研发的瓶颈,所以就导致一些公司着力研究其他新兴电池技术,为探索最优化电池提供了研发方向。
 
比如这家名叫nanoFLOWCELL的新技术公司发布了全新QUANT48Volt概念跑车,采用最新低电压液流电池技术,电池能量的大小取决于电解液,并且可随意增加电解液的量,达到增加电池容量的目的。颠覆传统电池的概念。
 
快充技术也是保障续航的因素之一
 
充电五分钟,行驶两小时。相信这是许多汽车厂商对电动车理想状态的追求。虽然各大厂商正研究如何让电动汽车跑的更远,但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电动汽车虽然作为日常代步车辆,续航里程一般都够用,但如果真的要取代传统汽车在中长途使用,就得解决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
特斯拉虽然现有产品已经实现了快充技术,但是得要更完善这项技术,还得要进一步进行研发,最近该公司就提出了一种自动充电的创新型解决方案,新方案使用的是外部冷却系统,可以实现快速充电。在直流充电的情况下,电池会发热并影响充电速率。因此,在汽车外围,配置一个更强大的冷却系统可以带来更高的充电效率。
 
以色列纳米技术公司StoreDot在柏林全球创企业展览上推出了 “超快速充电”电动汽车电池技术,该公司研发的电池可在短短五分钟内完成充电,并支持汽车续航近500公里。在展会现场StoreDot展示了该技术的概念验证。据悉,该技术产品FlashBattery( “闪充”电池)融合了多层纳米材料和有机化合物,将大大减少充电所需时间。公司计划将在三年之内打入市场,彻底改变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
 
技术细节方面也在下足功夫
 
能跑的更远,除了电池容量,快充技术外,还要在细节方面做到节能节电,但是却不能因为节能节电,在炎热的夏天驾驶中都把空调给关了,相信许多汽车厂商不会这么做,所以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性能。
比如通用公司在新款Bolt电动车在电动机方面,在电机转子的深处不对称地放置了多列双层“V型”的钕铁硼磁铁,放在相邻两端槽之间,转子的转动更稳定而没有多余的浮动导致增加摩擦增加电池消耗。
 
特斯拉的电动汽车所搭载的电动机为特斯拉厂商自己研发的三相感应电机,拥有最优化的缠绕线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阻力以及能量损耗。
 
宝马i3电动车在车辆在碰撞安全要求前提下,减重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比如在车身方面宝马i3在部分车身上采用碳纤维材质。在内饰里后座椅采用聚氨酯材质与碳纤维材料混制而成。在车顶使用聚氨酯结构泡沫材料。天窗框架则是采用一种PBT / PET混合物制成。在悬架的减震弹簧采用蜂窝式具有特殊弹性的轻质弹簧。
小结
 
如今对于消费者而言,电动车加速度快已然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而续航能力的持久则是最主要考虑的因素。美国消费者报告的这次测试也向诸多消费者展示了雪佛兰这款成熟的,并且有着出色续航里程的纯电动车投向市场,并且有推广给更多普通消费者的决心。
 
在新能源车型的大趋势下,许多汽车厂商都已有着计划开始准备攻占市场,但产品能卖好坏的关键还在于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是否能像传统汽车那样,仅仅靠一次短时间的充电就能跑的更远。目前来看这样的终极目标尚有一定的距离,但通过各大厂商的相互竞争,这个距离正逐步缩小。

上一篇:共享经济时代下,疯长的共享汽车真的是个坑?

下一篇:你知道吗,你的燃油汽车很快就会被新能源汽车取代了!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