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成效显著,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市场。“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双积分政策”等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接连传出,让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也纷纷加入了纯电动车的阵容,最近长安更是斥资1000亿来发展新能源产业,宣布2025年停售传统燃油车。
据统计,今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保持高增长姿态。1-9月份分别实现产销42.4万辆、39.8万辆,同比增长40.2%、37.7%。各大汽车厂商都看好中国的新能源市场。那么,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的同时,市场真的准备好了吗?
成本过高,过于依赖政策补贴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盈利都依靠政府的政策补贴。据了解,2016年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售24725辆,由此带来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高达22.33亿元,新能源汽车收入64.93亿元。但是企业研发投入就超过70亿,如果没有政策补贴,那企业便是亏本的。加上最近有传言说2018年的政策将进行调整,补贴将退坡20%,这对于车企来说,更需要加速迎接市场的挑战。
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与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平衡
目前,“充电难”已成为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最大的担忧,也是新能源市场推广面临的最大障碍。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截至2017年4月,我国公共充电桩数量已经突破17万,而在一些新能源汽车热销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充电基建矛盾大幅度缓解。按照目前的配比,理论情况下,充电桩应该是足够了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这17万的充电桩平均使用率不足10%,许多城市的公共充电桩半数出现了鸠占鹊巢现象,燃油车占据公共充电桩车位现象十分严重。
在充电桩利用率低的情况下,运营商难以收回成本,因此,许多企业看到了充电桩的商机,却没有找到盈利的模式。目前,市场对于充电桩这块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标准,也缺少相关政策来指导运营,配套设施的发展需要政府引导完善,提高补贴额度固然能刺激基建,但是也要注重补贴考核以及建设利用率,真正实现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建设的相辅相成。
电池技术的制约,使消费者里程焦虑加剧
目前,大多数的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都在100-200公里,即使是对于宣称续航300-400km的纯电动车型而言,很多消费者仍然抱怨车辆续航里程不足。尽管纯电动汽车暂时可以满足消费者日常使用,但是“里程焦虑”的存在让纯电动车根本无法取代传统燃油车的地位。
现实情况下,消费者考虑去购买一辆纯电动汽车的原因一般都不是电动汽车本身的功能,更多的是政策引导。比如,一线城市的的消费者大多是考虑新能源车牌的发放,二三线城市可能是因为价格原因和补贴政策。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不断更迭,汽车的能源来源也进入一个多元化的过程。但显而易见的是,未来汽车市场在新能源领域还有诸多挑战,暂时也还没有形成全面取代传统燃油车的气候。政府和汽车企业应该根据汽车不同的发展阶段来采取适宜的技术路线,平衡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发展关系。
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不断退坡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车企必须在保证逐渐扩大销量的前提下并不断在技术上进行革新,才能与传统汽车企业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说,补贴政策退坡后的新能源汽车能在市场上不断良性发展,我国全面禁售燃油车政策的推出和实施才找到了迈出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