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网中国 张新平
有很多人觉得中国买美债是为了给美国的投名状,最好的选择是给自己的老百姓分了。其实没法分,因为已经分过了,再分就通货膨胀了,通膨就会崩溃。我国大部分外汇是中国企业跟外国企业做买卖过程中赚的,比如老王有个服装厂,生产出的衣服卖到美国,美国人收了货,打了10万美元款到老王的中国账户,老王去银行取钱的时候取出来的不是美元,而是等值的人民币63.7万块。
大家看懂了吧?
同理,老王准备升级一下自己的设备,要花10万美元去美国买,就不能直接用人民币购买,他需要拿63.7万人民币去银行兑换成美元,然后打给美国人,美国那边发货过来,这个时候我们的央行外汇就少了10万美元。
我们的外汇储备就是这种一个美元不断进出过程中汇聚成的池子,当流入比流出大的时候,外汇储备会变大,当流出比流入大的时候,外汇储备会缩小。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海外投资,比如日本人来华建厂,要投资10亿美元,这些钱也变成了外汇,中国市场上多了67.3亿人民币。印度的投资或出口没中国好,他们只好依赖别的办法,印度人口多,有许多留学生和海外务工人员,他们汇给老家的钱成为印度外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为啥美国动不动就拿印度学生和工作签证说事原因,因为这事确实能伤到印度。
那这些钱能干嘛呢?
比如我们的企业家王健林,前些年在海外买买买,老王自己的产业很少能产生外汇,他做国内房地产,他要到海外买产业,就得把他在国内赚的人民币存款换成美元,然后再去海外投资买产业,这个时候外汇是减少的。
此外中国还有很多国字头公司,比如中国的那些钢铁巨头,要在国际上大量购买铁矿等原材料,这都需要他们拿人民币去换美元,换成美元买铁矿,或者中国企业租借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这些都需要花美元。
改革开放之前为啥我们那么穷?那么举步维艰?
因为当时陷入了一个怪圈出不来,固步自封,单靠自己干形不成全球“流通”,思想不开放,眼界受限,在行动上就出现不得力。比如我们的设备太老旧,生产出来的东西不能进入国际市场,人家看不上,也没人买,因此也就赚不到美元。即便赚到也是很少一点,这点钱就没办法升级设备,这就非常尴尬。前些年德国的机床,日本精工设备,美国的生产线都很先进,但需要用美元才能购买,可是池子里没有“水”,就养不活“鱼”。我们买美债,就是通过外汇储备,让美元在不断进出过程中汇聚成的资金池。
现在大家明白了为啥很多国家需要世界银行的贷款了吧?因为他们也陷入了这个大坑出不来。
那我国是怎么破局?当时主要有两条路,一条是向日本卖我们的矿产和石油资源,比如稀土,大庆当时生产的石油很多可以卖石油,当时的日本和现在的日本不太一样,当时的日本亚洲战略是让中国做资源输出基地,东南亚国家做他们低端产能聚集地,是让海外华人来中国投资。于是,他们带着美元就可以给我们升级设备,比如福建、广东、浙江都在海外有大量的有钱人,有的是单纯为了盈利,有的是因为家国情怀。改革开放后他们回国投资,很快中国有了改开后的第一批能参与国际贸易的产业投资。第二条是加入了WTO世界贸易组织,我们升级设备改造后生产的产品卖到西方,赚到美元后就可以再提升设备和技术改良,慢慢走到了现在。
在走这两条路的过程中,策划组织大型国际“博览会、交易会、论坛”为国人对接国际市场提供窗口,通过参观、交流、体验形成交易,形成合作。
最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曾经搞得轰轰烈烈的北京国际车展,上海国际车展,澳门车展(濠江盛汇)等品牌展会,快速对接全球汽车产业从产业链到销售端、服务端对端体系建设,形成“对流”。汽车产业领先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汽车成为走进千家万户服务民生的主力军。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处于智能制造攻坚阶段,伴随5G技术、星链计划、智能驾驶与新基建结合,会呈现一个新的发展纪元。 汽车设这样的发展路径,其他行业同样有借鉴作用,比如食品机械生产加工,服装鞋帽先进设备等。我们从借鉴、跟随到领跑,要更加重视“博览会”产生的引领效益。广州产品交易会,上海进博会,即将启动的澳门·横琴“高品会”,就是面对消费市场进行对接的大平台,是满足民众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的大舞台。
大型博览会和国际论坛,所有这些举措,就是为现在企业在国际上购买原材料和设备提供平台,让中国老百姓去海外消费等提供参考,明白什么是好品牌、好产品、好性价比。
只有推动速度,提升生产速度,改造升级生产能力,就形成现在让美丽国担心超越的事情。所以我们有一个30,000亿的资金池,这些钱现在啥可花,什么地方花的更适合,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在时刻把这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