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是较早国产化的豪华品牌之一,与一汽的合作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早期的奥迪100车型便是双方合作的处子作。如今,奥迪在中国已经投放了A6L、A4L、Q5、Q3以及A3等车型,无论从车型丰富程度还是品牌经营方面,都已经根深蒂固。但近期随着经销商的起义事件,奥迪与一汽仿佛进入了“七年之痒”,与上汽陷入绯闻让人们背后议论不断。也正是因为奥迪依然有大把的新车型希望能够实现国产,一汽方面也似乎不太可能挽回这枝已经出墙的红杏。
合资品牌的几桩“昏”
一旦“上汽奥迪”合作成型,A5车型国产化首当其冲

华晨与宝马牵手始自2003年,并落户沈阳。首批国产的3系车型就大获成功,前置后驱的结构是宝马赢得广泛赞誉的独家绝技。但是宝马在车型的投放方面步伐有些缓慢,3系和5系也是靠着老本一直坚持。后来,紧凑型SUV车型X1的助阵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但随着2系旅行车和全新1系运动型轿车等更多前驱车型的出现,很多人开始对所谓“失去精髓”的宝马产生了质疑。
合资品牌的几桩“昏”
这款全新BMW 1系已经被结结实实地烙上了中国特供

德系三驾马车似乎都很偏爱北方情郎,2005年,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戴姆勒签署合作协议,自此,德系BBA全部完成国产化工作。目前,E级、C级、GLC级和GLA级所组成的阵容十分强大,入门级车型更是利用品牌优势挤掉了很多竞争对手。不过,尽管奔驰品牌依然不愁销路,但动辄等上个把月的提车时间使得很多购车者不得不另作打算,所以产能的限制或许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C级轿车的价格已经碾压到了一些中端品牌的合资车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