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品牌吹起的泡沫被一汽人自己刺破了。
在2016年的年底,为了防止上市公司进一步亏损,一汽轿车剥离红旗相关资产一事引发了各界的议论。
其中与红旗售价只有4.28亿元有关。
这甚至引发了深交所对一汽轿车发出了一道关注函。
有好事者甚至以一汽轿车在红旗品牌上的投入远多于4.28亿元,而评论此交易是贱卖。
客观而说,虽然一汽轿车将红旗资产卖给了自己的控股股东一汽股份,看似左手导右手,但其实一汽轿车的股民承担了不小的损失。
毕竟与投入相比,红旗花费的资金远大于4.28亿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十二五期间,一汽在研发投入上将超过350亿元。其中,红旗轿车研发与生产超过100亿元,新能源汽车开发超过30亿元。
这100亿元,有多少来自一汽股份,多少来自上市公司一汽轿车,不得而知,但这样的巨额投入,红旗产生了哪些收益呢?
2013年红旗旗下首款战略车型H7正式上市,当年的销量是2961辆;2014年销量下滑为2589辆(有数据显示是2708辆);2015年红旗H7的销量有所提高是5037辆。
如果考虑到从2013年至今,中国汽车产销量每年都超过上千万辆。红旗汽车可以说在中国市场根本没有产生存在感。
100多亿元的投入和这微薄的销量,可以说是汽车工业中最亏本的买卖。
而对红旗项目的投资一直不减,去年2015年4月份,一汽轿车与母公司一汽股份合作建设红旗H7技术升级项目,该项目的建设期为26个月,预计投入2.77亿元,投资回收期预计5.71年。
截至2016年6月30日,该项目进度为32%,未产生收益。
此外,上半年一汽轿车对红旗L平台T503车型、红旗LS5(P504)车型技术改造两个项目投入共计2400万的研发资金,而项目总预计投入7亿元。
一汽轿车对深交所的回应让我们看到了被寄以不切实际厚望的红旗吹起的泡沫有多大。
一汽轿车公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4.91亿元,同比下降38.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6亿元。
已经沦为亏损的一汽轿车,一方面销量始终不振,一方面依然需耗费巨资投入红旗品牌的研发。
客观地讲,4.28亿元如果没有“红旗”二字支撑,整个红旗资产以一元价格转让给一汽股份,一汽轿车的股民都应该三呼万岁。
对于为何将红旗从旗下剥离,资产转让给其控股股东一汽股份,一汽轿车在公告中表示,当前,国内乘用车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各大车企加快推出新品,以及主流车型加大促销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公司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
一汽轿车在解释为何剥离红旗资产时,在发布的公告中表示:“红旗品牌具有广泛的国人认知,但由于目前产品仍处于品牌培育期,未形成规模效应,给公司当前经营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压力。”
一个做了7年的产品依然处于品牌培育期,如果算上1958年一汽生产出第一辆红旗轿车,至今已整整有60周年。家喻户晓的红旗居然仍处于品牌培育期。
一汽对红旗的不死心,在同一份公告中依然可见,在这份公告中写道:“本次交易完成后,能充分利用一汽股份的资源,更好地培育红旗品牌,举全集团之力承担起红旗品牌的责任,进一步做好红旗品牌事业。”
一汽的红旗情结之深之重让人不解,再AutoR智驾君(ID:ZhiNengQiChe)看来,这在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
对于如此看不到前景的项目依然要举集团之力承担起所谓红旗品牌的责任,这不是正常的商业逻辑,也不是市场思维。
如果考虑到一汽的央企身份和全民所有制企业,如此不对等的产投比是比腐败更加恶劣的行为。
一汽为红旗所累,与一汽和国人对红旗不切实际的幻想有关。
在多年的宣传中,红旗变成了国人的一个情结。红旗成了中国本土天然的高端品牌,似乎红旗品牌不振,中国汽车企业就难言振兴。
甚至提起红旗,前面还在加一个大字,谓之大红旗。
企业的生生死死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中是常事,何况一个个品牌。
一汽为红旗所谓是一个巨大的误区。
因为红旗从来没有以一个品牌的形式在中国市场存在过,最多只是一个时代记忆的符号而已。
一汽与大红旗曾不断被解读为国人的骄傲,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在历史上红旗轿车生产了多少辆,又卖了多少辆?
文革已经结束40年,这样的金葵花在宣扬什么?
从1958年生产出第一辆红旗轿车到1981年红旗轿车停产,大红旗一共生产了1540多辆,主要用于公务和外事礼宾用车。
第一代红旗在历史上没有一辆车进入过商品流通环节,这微不足道的比大熊猫数量还稀少的数量又何以让一汽一代一代念念不忘?
2008年,一汽提出“红旗复兴”计划,从来没有兴盛过的红旗,从哪里来谈复兴呢?
经济短缺时代的1540多辆红旗只是普通大众通过电视获取民族自豪感的臆想而已。
而一汽在重新投产红旗汽车以来,红旗从设计到制造弥漫着对权力变态式的崇拜和毫不遮掩的炫耀,这种天生贵种式的傲慢让红旗在复产之初即远离大众消费者。
在一汽为红旗制定的营销策略中,关键一环则是意图用公车效应拉动私车销售。
为此,一汽轿车甚至与“红馆”(红旗经销店)投资人达成协议,在市场推广初期,通过政府采购消化红旗30%左右的销量,剩余70%由经销商卖给私人消费者。
红旗错过了中国民间对汽车的巨大需求,在中国汽车市场每年以千万辆需求计的增长中,最有历史、知名度最高的红旗居然一口汤都没有喝到。
不为国民造车,一心只为官府服务的汽车品牌被市场拒绝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客观而言,今天的中国市场根本不需要红旗这样的品牌,在中国日益多元的社会中,红旗传递的价值观与今天社会主流消费群体追求自由与开放的精神背道而驰。
时至今日,红旗汽车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怪胎,而且是一个包裹着层层诱人光环的怪胎。
红旗意图打造的僵硬的官车形象,远离普罗大众,高高在上,而多年以来,四处充斥着对红旗不恰当的赞美与欣赏,从严格意义上而言,红旗并没有以一个独立的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存在过,只是以借助民粹的自豪感一点点榨取、消耗纳税人财富的黑洞而存在。
当然红旗在中国市场的失败,与一汽的身份有关,与一汽对红旗的定位和营销策略有关。
红旗的命运更折射出一汽集团在新时代,没有迅速实现体制的变革。
近几年来,关于东北经济何以滑坡的争论不断,而一汽集团的发展与现状正是一个生动的案例。
从建立一汽至今,一汽集团除了必然承担的经济责任之外,还需要承担起特殊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虽然经过一轮轮国企改革,今天的一汽依然既没有新生国企独立做主的自由洒脱,也没有民营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一汽员工13万人,相当于上汽的两倍,除了邮局、公安局、铁路、中小学。一汽集团原副总工程师、现中汽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荣惠康曾说,“一汽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要做这个团体的掌舵人,要具备很多条件,不仅要有企业家的风度,还要了解政府的职能。”
一汽在这种政治属性与经济属性互相对抗的过程中,成为偏执的自主品牌的推动者。
但从各项数据来看,上市公司一汽轿车的经营压力可见其自主品牌的成效如何。
伴随着一汽轿车剥离红旗汽车,一汽集团的整体上市之路可以说更加遥遥无期。
红旗多年来吹起的泡沫蒙骗了观众,也蒙骗了自己。
红旗的价值还有吗?
红旗必须摆脱他的历史羁绊,忘记国家领导人赋予他的身份荣耀。站在一辆交通工具的角度真诚服务这个国家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