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提升至60.6%,预测到2030年,我国石油80%需要进口。”
在近日由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一汽技术中心)于长春组织召开的“中国一汽首届汽车轻量化技术交流会暨成果展”上,东风集团技术中心乘用车研发院技术开发部部长史建鹏用上述两段话,表明了我国汽车行业面临的环境和能源困境,推进轻量化技术发展已势在必行。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不仅深刻意识到轻量化技术的重要性,同时也树立了正确的轻量化技术开发理念,搭建了完善的研发体系。一汽技术中心党委书记平华在交流会上强调,作为中国一汽自主研发体系的核心,一汽技术中心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推动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应用工作,从2015年至今,分别围绕重型车、轻型车、乘用车主销车型和技术前瞻车,组织成立了轻量化项目组。平华认为,在新形势下,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基础研究、前瞻研究与商品设计开发之间的关系,对于轻量化技术发展至关重要。
史建鹏在分享东风集团开展轻量化技术研究的经验时,提出需综合考虑安全性、NVH以及疲劳耐久等产品性能方面受到的影响,为实现产品“秀身”,需在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以及结构设计与优化三角度同时切入。
事实上,自主品牌汽车在轻量化领域已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达成了重量和成本的“双瘦身”。以一汽技术中心此次展示的成果为例,A-SUV车空调压缩机支架在开展结构优化设计后,重量从原有的1 kg降至0.6 kg,成本从原有的14.8元降至8.9元,降幅均达到了40%。
据统计,截至目前,一汽技术中心轻型车轻量化项目组28项方案已完成验证并在生产中体现,其中主销车型实现降重125kg、降成本2150元;重型车轻量化项目已开展70余项技术方案研发,累计降重超275kg;电动乘用车项目以“碳纤维乘员舱+铸造铝合金底架”的创新车身结构,减少车身零部件151个,累计降重137kg。值得注意的是,3个轻量化项目均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并依据轻量化技术开发过程中积累的相关经验,编制了《轻型车轻量化手册(第二版)》、《重型车轻量化手册(第一版)》和《乘用车轻量化手册(第一版)》。
可以说,当前自主品牌在产品轻量化发展的道路上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随着SUV在车市中占比的不断提升,重量成为电动车续驶里程的重大阻碍因素之一,汽车轻量化进入了“攻坚战”。
对此,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张宁表示,实现轻量化是系统工程,必须依靠深度跨产业和跨学科的产学研协作,协同创新、抱团发展是加快提升中国汽车轻量化水平的惟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