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制造质量,也为柔性生产、个性化生产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国贵在谈及智能制造时表示,“从2012年引入智能制造开始,春风动力每年都能实现25%左右的增长,效益也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提升。”
在摩托车行业整体下行的行情中,春风动力依靠着工厂物联网所支撑的个性定制,在高端动力产品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且有“春风十里”的暖意。
这只是杭州近年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据统计,仅2015年,杭州就实施了过百个工厂物联网项目,其中认定“工厂物联网”推广应用示范项目的有76个。
当全球制造业都在面临高消耗、短货期、个性化需求和劳动力缺乏的挑战时,一个以“工厂物联网”应用为杠杆的的杭州智造模式正显露雏形,让杭州制造业更快迈向智造轨道,也成为了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
“中国哈雷”跑出杭州智造速度
春风动力因生产国宾护卫车而名声大噪,在公司的展厅,国宾护卫车也成为了很多参观客争相合影的“辣模”。
春风动力生产的国宾护卫车,拥有27项专利。
可不要小瞧这款摩托车,它拥有27项专利,被工信部赞誉“代表国产摩托车最高水平”。车上的“智慧应用”相当惊艳——挡风玻璃和座垫可自动升降,前置摄像头能实时无线传输视频,头盔可实时传输音频,还有ABS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WP减震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故障诊断系统……
如今国宾护卫车已经有了民用款。而春风动力的产品从两轮到四轮再到游艇,消费者都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或使用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贴近市场、更好满足消费需求,自然就有理想的回报。赖国贵介绍,2015年个性化定制和产品智能化给春风动力带来了国内民品市场、公务车市场的销售井喷,销售涨幅超过120%。
个性化定制与柔性生产的实现,与春风动力近两年来实施“工厂物联网”、“机器换人”息息相关。
在春风动力,有一间不大的“云房间”,不但管理着工厂内部的各个生产环节与办公部门,还将云端的数据集成延伸到了全球的经销商、供应商、消费者、移动端,使公司运行变得协同、扁平,支持了从客户定制到研发设计、单件柔性生产、售后的全流程。
“前期的一期物联网工程,我们原本预期是到2015年实现人均效率提升30%,设备利用率提升25%,库存周转提升50%,产品生命周期缩短30%,但实际成效是远超预期的,在库存周转方面, 2014年就已经提升了50%以上。”公司副总裁高青认为,新的信息经济环境,这些变化带来的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016年,春风动力已经开始启动二期物联网建设。“希望效率能再提升,对市场的响应能够更加快速,人均销售额能够达到150万元。另外,绿色生产、节能降耗也将全部纳入到智能化管理。”赖国贵踌躇满志。
春风动力聚焦运动健康消费领域,大排量摩托车受户外运动爱好者青睐。
“我们还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进一步提升公司和市场的贴近程度。”赖国贵介绍,接下来春风动力马上就要推出在线商城,目前系统已经在内部试运行。客户一旦下订单,系统会快速响应,确认并形成报价,并将订单按照不同工序的设备、产能、交期、效率等智能排程,自动派发到车间的设备终端。
物联网产业风生水起
春风动力等企业的新需求,为杭州本土的工厂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浙江力太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力太科技正是春风动力实施“工厂物联网”改造的供应商。从十年前靠着几百万的住房抵押贷款下海创业,到如今李善通和他一手创办的力太科技,已经成为浙江智能制造响当当的一块金字招牌。
力太科技从2006年就开始研发智能制造的相关技术,但李善通并没有将之归功于自己的远见。“我没有这么强的预见能力,驱使我自主开发工厂物联网技术只有两个原因。一是要遏制计件工资引起质量下降的弊端——多做多得的利益驱动下,常有工人私自修改工艺,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二是想改善生产指令经历层层下达,生产效率大打折扣,信息反馈严重滞后于管理需要的情况。”
“实施工厂物联网,就像是给工厂装了一个大脑,让制造更聪明”,李善通解释,通过传感技术,给工厂搭上神经连成网,把几百上千的人体大脑变成一个智慧云脑,在云端就能实现一个整体协同、实时感知、自动预警、快速响应、不断改进的智能制造系统。
智能工厂的大脑,就是这朵“云”,实现了工厂生产整体协同、实时感知、自动预警、快速响应、不断改进的智能制造系统。
近10年来,力太科技已为万向集团、民生药业、万丰奥特、重庆申宗等81家中国传统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服务,另有40家企业项目正在施工。
在帮助客户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力太科技自身也在迎来快速成长的机遇期。李善通介绍表示,“公司业务每年都在以4-5倍的速度增长,2015年公司实现4000多万元净利润,今年预计将突破2亿元。”
在本土物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浙江广阔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机遇也吸引来了新松机器人这样的外来户。
相较于高端装备制造商,作为杭州新松的总经理,李正刚更喜欢现代制造服务商这个头衔。目前,杭州新松除了可以为客户量身定制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外,还能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的整体解决方案。
杭州新松为一家阳伞生产企业研发的智能生产线,将大大改善客户对人工装配的依赖。
“这是我们为一家生产户外阳伞的浙江企业研发的智能生产线,用了三个月时间。”指着一条正在检测的生产线,胡仕忠说到,他是杭州新松的财务总监。
此前,新松还从没涉足过制伞领域的产品研发,回忆起双方的首次接触,胡仕忠记忆犹新。
“我们去到客户工厂,发现工人在装配阳伞时,还全部在用木槌手工操作,这让我们觉得我们一定可以做点什么来改善这一状况,客户在参观新松的生产线时也是很感兴趣,所以双方做这个决定都十分快。”
这家阳伞生产企业在新松定制了两条不同功能的智能生产线。经历了研发、加工、装配,目前两条生产线都已经调试完毕,等待运往客户企业再次调试。不过,人民财经记者发现,其中一条生产线使用了3台ABB机器人,另一条更长的生产线则全部使用的新松机器人。
为何会有ABB机器人?“我们的仓库就好比一个超市,里面不尽然全是新松的产品,我们会根据客户的需求,用不同品牌甚至国家的机器人、零部件,设计研发出一套智能生产的最优方案。”胡仕忠解释道。
这正是李正刚也愿意将新松归为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原因。“其实很多元器件我们是买的,而且很多是进口的,包括传感器、电机。我们的附加值在哪里?新松并不是没有技术含量地把东西攒在一起,而是以更合理的方案,来使客户智能生产的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先进性更强。”李正刚解释道,新松提供的是服务,硬件设备只是载体,承载着新松的技术与管理。
目前,杭州新松已经为多家企业输出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应用领域覆盖到了汽车、电梯、钢铁、家电、电力、电子等多个行业。就像这次将应用领域延伸到制伞行业,在未来,杭州新松还有更大的扩张版图要去填充。
“一期工厂设备投资了15亿元,接下来二期投资还要7.5亿元。”胡仕忠介绍,目前杭州新松的移动机器人生产线、数字化工厂、工业物联网等几个项目都正在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