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而此时也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端午吃粽子,中秋尝月饼,而清明节因为与寒食节临近,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南方清明吃青团,北方吃馓子,那么作为最爱吃的四川人,清明节的饮食习俗是什么呢?
四川人清明节吃什么——欢喜团
四川成都一带清明节以糯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清人《绵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
特点:色泽褐红,浑圆膨松,外皮焦酥,内里韧软,芝麻粘裹均匀,吃来甜香爽口。
四川人清明节吃什么——清明草粑粑
宜宾的东、南片区清明喜食草粑粑,清明草粑粑的做法大同小异,但所用清明草的部位却大不相同。宜宾市区以东用的是清明草的嫩叶,做出来的粑粑是绿色的;以西是用黄黄的花,做出来的粑粑是黄色的。
特点:草粑粑不仅有清明草的清香,更有其中的野苦藠、腊肉的香味等。这三种食材混合后有着诱人的味道,缺一不可。
在这在仲春与暮春之交的节气里,饮食也有着独特的考究。
清明节气中,不宜食用“发”的食品,如笋、鸡等。可多食柔肝养肺的食品,按传统中医养生理论,此节气中不宜对肝脏进补,饮食宜温,多进食蔬菜水果;清明时期还适合进食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食品温胃祛湿
五谷
清明时节养生可选择吃谷类食物,如燕麦、荞麦、扁豆、薏米、花生、黄豆、咖啡豆、葵花籽等。这些种子植物,营养十分丰富,尤其是在清明养生可多吃五谷汤,随意用自己喜欢的五谷搭配熬汤,或者煮粥。谷类食物可以养肝、除烦、祛湿、和胃、润肠、补虚、增强抵抗力。
螺蛳
清明前后,大地复苏,潜伏在泥中休眠的螺蛳纷纷爬出泥土。此时螺肉肥美,是食用螺蛳的最佳时令。田螺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
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炝,无不适宜。
虾
“三月黄鱼四月虾,五月三黎焖苦瓜。”关于清明虾,曾经有诗这样描述:“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说的正是清明春雨淅沥,河鲜生长让人垂涎的景象。现在“清明虾”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候,雨水足,新虾未“散春”,运气好的甚至可以看到虾肚里有虾籽。
河蚌
俗话说“春天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清明前后的河蚌最肥美,特别脆嫩可口。鲜白的浓汤,碧青的蒜末,褐色的蚌肉,雪白的豆腐,热气腾腾地端上桌,叫人食欲大振。配上春天才上市的头刀韭菜爆炒,更是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极力推荐的吃法。
蕨菜
蕨菜又名吉祥菜、龙爪菜。每当冰雪消融、春回大地的季节,正是采蕨的黄金季节。蕨菜营养丰富,有提神、去油腻、助消化的作用,因此,人们称蕨菜是“山野菜之王”、“雪果山珍”。
蕨菜口感清脆细嫩,滑润无筋,味道馨香。新鲜的蕨菜带有较重的苦涩味。食用前需要经沸水烫后,再浸入凉水中除去异味。
清明节最适宜吃的时令蔬菜之一是荠菜。
清明前后的春天,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这就是中医学所说的“春气者诸病在头”。而荠菜有降血压、健胃消食、疏通肠胃等功效。另外,荠菜还具有强筋健骨、明目养肝、润肺和中的作用。荠菜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
韭菜
春日时令蔬菜不得不提韭菜。韭菜有“春食则香,夏食则臭”之说,要品尝至鲜之味,可要抓紧呢。
韭菜的独特辛香味是其所含的硫化物形成的,这些硫化物有一定的杀菌消炎作用,有助于人体提高自身免疫力。不过,硫化物遇热易于挥发,因此烹调韭菜时需要急火快炒起锅,稍微加热过火,便会失去韭菜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