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次调整:跨越式发展
吉利,1986年成立于浙江的自主汽车品牌,从最初没有资质,到现在的年销过百万。走过波峰、历过谷底,逐步成长为自主品牌第一阵营的领军品牌,虽说今年在大环境的影响下,遇到一些挫折,但是,今年1-6月累积销量651,680,在自主阵营中依然位列第一。
回首30余年的发展之路,安聪慧总结为4次调整期,而前三次的调整吉利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2003年下半年,轿车行业出现井喷之后,市场大幅回落,吉利迅速做出战略调整,宣布要完全自主研发,开始内部流程再造和信息化建设,利用自由舰生产准备过程,投资数亿元对工厂实施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工厂管理逐步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销量开始增长,在经济型轿车中占有一席之地。


第四次调整:打基础 练内功

从2018年开始,吉利开始了第四轮调整,“打基础、练内功。”对于本轮调整,安聪慧表示,更有挑战,“前三次都有明确的方向,但是这次,不知道底在哪。”
至于第四轮调整如何进行,安聪慧给了更细致的说明:

“高质量发展就是在整个车市下滑、经济情况都在变不好的时候,我们总会稍微比别人好一些。”安聪慧表示,除了销量的提升,吉利的市占率也在稳步提升,领克品牌的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绩,这背后都是总体跟随的成果。
2014年,吉利单车售价7万多,2018年达到了12.3万,单车盈利水平也有所提升,安聪慧将这一体系力的综合显现归功于总体跟随的红利。
局部超越,是要超越什么?

吉利的第一个超越,就是在“电动化”、“网联化”上实现全面超越,安聪慧表示,在新能源方面,“要通过轻混、插混、纯电等电气化技术路径多线并举,全面推动电动化战略。”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6月,吉利汽车电气化车型销量为 5.76万辆,同比增长301%。 其中,纯电动 3.55万辆,同比增长 361%,吉利的48V轻混技术已经覆盖了轿车、SUV、MPV全品类。

在这一领域,2016年,一句“你好博越”奠定了吉利在中国汽车行业乃至全球汽车行业在车联网方面的江湖老大哥的地位。在之后,吉利在车联网方面就像开挂的人生,投资亿咖通、全球首发首款搭载了GKUI 19系统的云智能SUV博越PRO、全系全新车型搭载 GKUI 系统,吉利以每年销量百万级的智能网联汽车,加速迈向车联万物、智慧畅行的新时代。
重点突破,要突破什么?
安聪慧强调,“甲醇汽车、混合动力、新技术路线、线上能力建设、智能化”是吉利接下来要突破的重点方面。

混合动力,吉利正在研发的混合动力系统,未来有望在油耗经济性、动力性能方面超越日系;国家近期刚发布的双积分征求意见稿,也将低油耗车及 P0、 HEV 等纳入了新能源积分,我们的3.0时代动力产品,恰恰顺应了政策导向及市场发展潮流。未来的动力总成搭载匹配,将形成通用化的动力包,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稳定产品质量。
智能化,吉利在行业内新量产车型 L2 配置率和市占率均已达到第一,是全球L2级车型销量最多的企业。今年5月,吉利汽车发布了“爬行者智能系统”。未来,吉利要重点开发自动驾驶、最后一公里自动泊车等关键技术,以 1 亿公里的仿真路况实验,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 L3 级别车型的量产。

对于吉利的合纵连横,大家有目共睹:先是澳大利亚的DSI到英国锰铜、沃尔沃、马来西亚宝腾再到戴姆勒Smart合资,通过一系列合纵连横,吉利要做到强者越强,适者生存。
对于后来居上,安聪慧强调,企业的战略定力尤其重要,要不断打基础,练内功,扎扎实实把战略一步步的实现。
写在最后:2009年刚刚进入汽车圈时,对于吉利的印象是模糊的,直到收购沃尔沃,吉利这个IP才跃然纸上,印入脑海。随着对汽车的了解深入,吉利的形象也越来越清晰,“三大战役”----三次调整,让吉利跨过一个有一个的挑战,但是第四次调整,因为外部诸多的不确定性,“没有底”也让这次挑战更具难度,不过,安聪慧表示,24字方针不动摇,明年车展,吉利会给公众一个更加清晰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