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是中国产业发展的骄傲,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挑战。2013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一亿三千七百万辆,与此同时中国石油的消耗总量达到五亿两千万吨,其中3.1亿吨是进口的。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城市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大家在北京也是感同身受。我想在这个方面,汽车工业应该做出它的贡献,为什么呢?一亿三千万辆只含每十人一辆汽车,在德国现在每十人七辆,在美国是八辆,甚至快要到九辆,也就是说人民生活当中对于汽车的需求很明显。但是,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汽车?怎么样能够使我们走上一个产业、环境、能源协调发展这样的过程,走向这个方向,这是我们现在所应该讨论的。这是汽车工业的机遇,也是中国汽车的挑战,抓住机遇,赢得挑战,我们发展方向仍然会朝气蓬勃,向上的。
其次,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能源结构的调整,我们在风电、太阳能等各方面都出台一系列政策,基础研究加强,产业发展增强,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风广储输示范工程,使间歇式的变成持续的。2015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量、光伏累计装机量、风电和光伏发电量都在全球第一。但是如果按照我们在巴黎峰会上面的承诺,也就是说非化石能源要在2030年占到能源总量的20%,我们还需要把这些世界第一再翻上两倍,这就是我们的挑战和机遇。
现在中国运行50万辆电动汽车,也就占了风光发电总量的不到3%。所以说能源结构的变化也为中国汽车的发展,为汽车能源的供给提供了保障。
另外一个角度,我们从世界各国对于汽车能耗法规变化的情况来看,能耗在快速地降低。按照中国政府的要求,在2020年大概达到4.5升和5升之间,新能源要达到4.5升以下,中国每年需要下降的量跟世界各国比是相当大的。与此同时,欧6排放的实施,北京现在是京6排放,也是指日可待。所以我们汽车产业要在在能源消耗和排放方面这两个方面同时做出巨大的努力。
还有一个细节,我们对于为了更加符合道路实际运行的情况,对于汽车整车的循环测试功耗,趋向生态化。中国政府委托了中国汽车技术中心在研究,我们的测试相应的演变,特别是加速频率增加,振荡强度大,工况时间加速了。新能源使用电击驱动,怠速停机,自动能量的回收,具有节能减排的先天优势。无论能源、环保、汽车产业自身发展,都指向着向新能源进军的发展道路。
那么,怎么样来考虑新能源汽车?
十几年前我们确定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就把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做成了一个规划,为未来的发展确定了它的关键技术和关键总成,以及关键的车型动力系统。我们把动力系统称为由电池和管理系统,电机和驱动系统,多能源系统为主要核心技术,以及混合动力发动机、燃料电池发动机,为能源发电系统来处理。这样在这些关键技术,在三条技术路线上得到了一个关键技术的排列,就是我们所说的“三纵三横”的排列。
从现在来看,混合动力正在从过去重度混合向插电式,今后增程式的,发电机将变成发电系统。燃料电池也出现了两个方向,一个用燃料电池作为主动力,另外一个用燃料电池作为增程式电电混合动力源,这三条路线最终就变成一个由电机驱动,由发电和储电系统组成的技术路线,它的发展能够集中最大的力量攻克最关键的技术,作为政府还要加强基础设施、科研激励、标准检测、法律法规推广的等等应用。
在这样的系统下,我们最重视的是基础研究。电动汽车最重要的是动力蓄电池,在科学研究方面从基础开始。从2015年和2011年相比,电池单位能源密度提高了一倍,而与此同时,我们制造成本降低了50%。规模上的发展和基础研究的发力,这是我们整个动力电池发展方向,今后我们会更加加大对基础技术的研究。也在发展过程当中不断凝练科学问题,找出科学解决方法,解决共性关键技术问题。
所以,我们在今后五年当中还要努力把能量密度再提高一倍,然后把制造成本再降低50%。这样的话,到那个时候就达到300瓦斯以上,成本降到一元以下,这样就完全有市场竞争能力。
第二个驱动电机,按照不同的阶段来攻克不同的关键技术。比如说起停式发电机,现在基本作为系列投入。混合动力的发电机,特别是大客车上面进行了很好的推广。尤其最近一些对于双电机驱动的发展,使我们更加接近了人们的需求。大家知道电驱动最大特点就是零转速有最大扭矩,这对启动加速很好,但是对二次加速有它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有的企业来开发了双电机的直驱系统,无论低速大扭矩,还是二次加速都有变化。
我们在电驱动的基础部件上还有短板,比如说电力电子器件,电磁干扰的研究,防护安全等等的都还要继续加强,这是我们在“十三五”当中要做的重要的工作。
好多同事跟我说电动汽车时代还要不要发动机,我的观点,我们不但需要,而且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小型、轻量、电子化将成为发动机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还需要专项未来增程式,也需要专用发动机。在这个方面我们应该有更大努力。从它的发展当中它可以通过比如混合动力通过涡轮增压降低发动机的排量尺寸,这为电机增加布置空间,这样可以布置电机,在长距离方面又发挥电机更大的作用。发动机和电机的配合是很重要的形式,发动机在将来作为增程式是有发电机,这个发电机怎么能跟上电池的反应速度呢?这就需要使动力更加顺畅。经过专家的讨论,清洁、高效、小型、轻型将是发动机的趋势。
这样情况下中国企业也研发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我们最低要求是50公里,大多数中国汽车产业用了70公里或者75公里,这是由于我们多年来对4000多辆电动汽车进行了多年观测,得到结论大概75%汽车是行驶50公里以下,90%汽车是在75公里以下。如果你能够每天有充电机会的话,90%以上插电式可以用纯电,在市区里达到零排放,这是我们今后要发展的方向。
中国汽车企业也做出了一些很好的产品,比如说北汽,比如比亚迪,比如江淮,这些汽车现在越来越多地受到客户们的欢迎。主要是在性价比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当然我们在高端上面还要努力,还要走向前锋。
燃料电池也在走入市场,相对于纯电动汽车来,燃料电池可能市场化的路径要长一些,要多一些等待。我们从2003年第一辆燃料电池开发以后,持续不断,先是高校组织开发,逐渐进入企业。去年上汽完成了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从南到北,从低到高,一直到青藏高原的试车,所以这个正在逐步走向市场,我们也希望加快步伐。
但是纯电动发展快速情况下,完全可以考虑用燃料电池来做补短板,现在插电式还有一些排放,将来我们可以用燃料电池做补短板,我们又融合了这些技术在一个发展方向,使创新的投入能够更加集中,更加高效。
新能源谈到电动汽车安全性,安全性有没有?有。安全是电动车发展最关键的因素,都应该在这方面下很大工夫。电池安全上,整组安全上,布置的安全上,意外情况下要保证电动汽车的安全。
另外互联网时代安全保障应该是最新的技术,就是全程实时控制。所有的公交场都做了全时全控制,也就是说,所有的公交车运行过程当中,每一个电池都被监控着,如果一旦有过热就自动报警,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新时代下保障汽车行驶高度的安全。
另一个发展就是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与车网的融合,电动汽车不光作为储能终端,它甚至可以在能源互联网、车联网、信息互联当中相互交融。这样就为新的商业模式打出了更好的供给,也就是说分时租赁,每个人出门就可以知道身边有什么样的车可以租,停车也可以实时找到电动汽车,包括充电的位置。这些也是“十三五”规划当中要进行综合研究,它已经逐步进入了综合交通系统。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对于智能驾驶这方面部署不再介绍了。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情况,从这个增长当中看到一些东西,新能源汽车我们采用了公交先行,逐步进入家庭运行的方式。其实2011年的时候才不到5000辆每年,一直到2014年才85000辆,当时觉得50万辆指标很难达到。但是去年就达到37万多辆。所以最终累计产量达到49.7万辆。
但是这里有一点,新能源汽车推广不光是研发的事,不光是汽车制造商的事,更多是全社会的支持。对于新能源汽车取消摇号,取消限行,保证优先停车,能够给予政策发力,全面创新,才能够真正地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起来。从这个角度上说起来,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全社会,特别媒体朋友要为新能源汽车叫好,要多提宝贵的意见,才能保证新能源汽车能够上路。从这个角度上,媒体宣传新能源汽车也是一个对我们国家节能减排、减碳五,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到2015年底全球电动车产量超过145万辆,08-14年全球EVI 16个成员国都加强了对新能源车的投入。今年巴黎气候峰会我有幸参加了能源使命的联合行动计划,我们将和20多个国家一起,在今后的五年当中,我们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投入,研发投入要加倍。所以这个将作为我们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也是今后在能源使命当中研发的一个重点。
到现在我们也感到很高兴,中国电动汽车产量在全世界占比到了30%,也为世界的节能减排减碳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进行了国际合作,有中国和德国电动汽车研究中心,有中国和美国的清洁汽车联盟。最大特点就是所谓2+2模式,中方产学研的结合,和外方产学研的结合体形成共同在基础研究,政策研究等这方面的共同发力。
我也很高兴能看到,中国汽车企业和国际汽车企业正在融合,去年我亲自驾驶戴姆勒奔驰和比亚迪联合开发的汽车,这样联合研发的汽车同样得到了所有的政策优惠,我们一再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是开放的,在中国市场上都会一视同仁,同等对待。我特别问了这个事,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起来,我们更加支持新能源汽车开发的国际化。
最后我想说,我们深刻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要求,外部能源环保的倒逼,内部技术升级的加快,我们开发电动汽车同时承载着节能环保的社会责任和产业升级的历史使命。这点在座汽车企业应该有这个责任感和使命感。而我们现在电动汽车发展成果水平在提高,规模在拓展,业态在创新,产业在融合,基础建设快,应用多样化,研发合作国际化。这里要特别感谢国务院领导亲自主持,着力推动,亲自到各地调研,实地解决问题,协调各个部门共同的推动。也要感谢产业加大了投入,提高了水平,产学研的结合发展地很好,也特别感谢汽车工业协会在这方面十几年来矢志不渝地坚定的支持。
作为产业发展今后仍然有很大的挑战,核心技术研发还需要我们持续深入,在电池、电机、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的发展上要继续加强。整车能力,集成能力,特别是安全性还需要我们利用新的技术,新的形态来对它提升。
我们的产业和市场的需求十分旺盛,我们要牢牢把住汽车电动化、轻量化和智能化发展方向,不断创新汽车市场的商业模式。电动汽车在中国是一个具有希望的,有光辉前程的朝阳产业,是承载着责任与使命的产业,也是我们今后科技创新的重点。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志共同努力,使我们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能够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做出贡献,更多的是能够为我们的汽车驾驶员,为我们的用户提高最好的服务,最佳的性能,和最合理的价格。这样的话,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就会走向世界的前列。
谢谢大家!
(根据论坛讲话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