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人 > 返回

张祖秋-行业壁垒交付责任就是道门槛

发布日期:2016-11-22 16:50  来源:活动访谈  作者:方方   浏览次数:894

中国汽车零部件论坛汽车人访谈系列三  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祖秋

记者:
张总您先介绍一下保隆的情况吧,以及介绍一下您自己。
张祖秋5

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祖秋

张祖秋:保隆是一家民营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我们是1997年成立的,我们19年了。我自己本人也是这个创始人之一,保隆科技的有这么几个产品线吧,我们有橡胶金属的产品,主要是像轮胎气门嘴,车门平行块块包括我们现在在做空气弹簧。然后我们还有一个是汽车金属管件,包括排气系统的一些管件,也包括我们现在做的轻量化的,底盘跟车身的一些结构件。然后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主要的一个发展方向,我们汽车电子的产品,我们汽车电子的产品目前主要包括太阳检测,当然我们是做直接式的,我刚才听到这个,我们清华研究院的老师说,他们是间接的,我们是直接式的。然后我们也有其他的一些传感器,包括像这个汽车上各种应用的压力传感器,像这个空调啊,真空镀啊等等的,这些压力传感器。也还有这个雨量的传感器,控制这个自动雨关,自动大灯的。然后我们现在也在做一些驾驶辅助的一些系统,包括就是基于摄象头的,基于雷达的,有一些还在这个,产品还没有量产,但是后面呢也会,陆陆续续会有产品出来。所以这是我们企业主要的产品线。然后我们在有一些产品线上,目前我们是比较领先的,像轮胎气门嘴啊,包括排气尾管,这个我们在全球市场都是领先的。然后也有一些产品,我们在国内是比较领先的。像我们的车门平行块,我们在国内是最大的。然后我们做的这个胎压检测,胎压检测呢应该说我们在中国本土,也应该是最大的一家,当然全球范围之内,在OEM的这个供应商范畴之内,我们应该也是第五第六这样的位置。所以我们有一些产品线呢,我们是做到比较领先了,然后我们自己对于我们所开发的各各产品线来说呢,我们的定位,都是最终要做到全球前三名的,所以这个是我们自己在产业发展上,目前来说,一些目标吧。

我们现在当然主要的两个战略方向,一个就是汽车电子,以这个智能化为导向的汽车电子,另外一个呢就是轻量化,轻量化的技术应用,这个是我们两个主要方向。

记者:那您这个,就是在零部件这个就是。因为现在汽车行业应该说,整体上速度在放缓,然后呢新能源也一直在往前走并且这种互动互联的这种方向,也一直是怎么说?大家备受关注,您这边在发展上,有没有方向上的改变?或者是可能更关注于未来的这种互动互联的这种方向?

张祖秋:对,我这么理解,我们现在如果说我们汽车行业最大的趋势,我觉得是两个,一个就是说清洁能源吧和新能源,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汽车路线,可能最终都是往这个,零排放这个方向去走的。另外呢就是说互联也好,还是说怎么样也好,其实我觉得都是往这个自动驾驶这个方向去走的。那不管你是要互联,还是要更智能,这个其实也都是自动驾驶的一个部分吧,作为大的趋势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自己目前来说,两个主要的方向呢,其实基本上也是比较吻合的。我们在汽车电子的这个方向上做发展,其实目前主要是对于这个自动驾驶的趋势,因为将来要实现这个自动驾驶,其实它的基础,就是要感知到环境,感知到车子本身的状况。所以传感器的应用,会越来越多,因为你要让它能够自动驾驶,能够更加的智能,除了你这个大脑之外,其实是有很多这个感官,是很重要的。你的耳朵,你的眼睛,其实都是需要的。所以我们在汽车电子上的定位呢,其实我们作为零部件企业,我们也没有说要去做那个大脑,我们去要做的是这个眼睛耳朵,我们是要在感知的层面,当然我们也有一些产品,会上升到控制器的这个范畴,但是在感知的层面是我们的基础。所以现在,像我们做的胎压检测也好,其实也是一样的,因为它还是基于传感器的。它侦测压力侦测温度,然后我们做的其他的这个传感器,也是对压力啊,然后我们做的雨量啊,是对这个光学的传感器,然后其实摄象头,也是在感知的这个领域里面,雷达其实也是一样的,它感知环境。所以我们目前的,在汽车电子上的定位,我们就是在感知到控制这个层面,所以我们不会再去做要上升到大脑这个层面,说一定要去做车联网或者怎么样啊。当然我们在车联网呢,我们有一些涉足,我们涉足其实也是从我们自身的这些传感器的能力出发的,我们在北美主要做一些商用车的,物流车的,这样的一些传感器的集成,然后呢能够把这个数据,能够给用户,让用户去挖掘它的数据的价值,我们在做一些这样的工作。所以是我们汽车电子的这个,我们自身的定位,其实是符合大的趋势的,就是往自动驾驶这个方向。

张祖秋:那另外就是我们轻量化,其实也是符合将来零排放的趋势,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当然你都是希望说,消耗更好的能源,能够驾驶更长的里程,你电动车也好,轻能源也好,还是怎么样,还是混合动力也好,其实未来轻量化这个需求,都是非常强烈的。然而我们在轻量化上的发展呢,主要是机遇轻量化的技术,我们在材料方面,我们没有什么专长,我们主要是工艺技术方面。

记者:您刚才说到的传感器这一块内容,其实大家也看到了,就是说可能自动驾驶失败的方向,可能好多的这种车,好多的这个企业,也都在做传感器。你们跟它们的区别又是怎么样?你们怎么能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竞争之中,你们觉得你们的优势是什么?

张祖秋:好多企业在做传感器,其实呢这个通用汽车范亚它们做过一个研究,当然首先他的研究说明呢,就是说汽车上的传感器确实越来越多,现在在一个中级车上,六十到八十个传感器,如果是C级车的话,可能上百个,一百二十个传感器,未来可能还要更多。同时呢它们做了一个研究,目前90%的传感器产品,这可能就是通用汽车自己用,当然也可能代表了整个市场的一个现象,就是超过90%的传感器,是由跨国公司在提供的,其中有65%完全是进口的,当然还有一部分是跨过公司在国内,设立制造基地生产的。所以虽然说,似乎有很多企业,都想做传感器,这个没有错,但是真正如果我们去看,这个市场份额来说,都是一些大的跨国公司来把持的,像包括这个博世啊,大路啊,德尔福啊,电桩啊,包括还有像海拉啊等等,都是这些大企业在把持的。国内看到说传感器的机会的,本土企业应该有很多,但是呢能够进入到这个门槛的,其实比较少。我们自己就是在这个传感器方向上,我们有一些,有的当然是这个胎压检测,它可能不仅仅是传感器,它是整个的一个系统,一个模块。那我们从2002年研发开始,然后到现在呢,应该说我们在国内,我们获得的这个项目定点也很多,也包括像通用的全球平台,它在2019年的全球平台,也已经定点给我们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都是在跟一些大的跨国企业在竞争的,我们在这些合资车厂,或者甚至像GM的报告平台,其实也是跟它们在竞争,这个也是就是说我们在,十几年的产品的研发过程当中呢的,也是积累了很多,经验跟知识,我们的制造能力各方面,也都做了不少的建设。其他的传感器呢,我们的专长目前来说,主要在这个(英10:19)的传感器上。那在这些方面呢,其实我们跟国内很多做传感器的企业,有一个相当大的一个区别,国内比较多的传感器企业,它们是直接用这个芯片厂商的,已经封装好的芯片,甚至是标定好的芯片,来做一个组装测试,就完成了。那我们做的不一样,我们是从裸片进厂,我们自己做特种封装,我们自己做标定,所以我们是具有这个,为这个车厂去定向开发的,不像这个国内的一些其他本土的创新企业,如果它要改一个曲线,它需要通过芯片厂,芯片厂不管像云飞羚(音)也好,还是恩质朴也好,那你如果没有一个非常大的一个量级的话,这个是很难配合的,这个跟我们的做法不一样。所以我们呢是,其实深入到这个,驾驶链的比较上游的地方,包括这个芯片,压力传感器的芯片的半途,也是我们自有的。所以在这些方面呢,我们应该说还是积累了一些专业能力,所以像我们在其他压力传感器方向上,我们也拿到了上汽通用的业务,我们现在也在竞争,通用全球的业务,我们也拿到了像康明斯全球的业务。所以在这个方向上,我觉得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我们已经跨越了这个门槛。但是确实要跟博世跟大路跟德尔福这样的企业去竞争,这个是当然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差的非常远。所以这个呢我们也是希望说,未来能够通过我们的一些,包括并购在内,一些方法,能够说把这个一些传感器行业里边,可能规模相对比较小的,但是我们能够把资源能够整合起来,能够去跟这些巨头去竞争。当然也是希望就是说,本土的这些主机厂,也能够更多的,给我们本土企业一些机会,这样的话,上本土零部件企业,在这个核心领域,也能够有一些成长的机会。

记者:您刚才说到的希望本土的主机厂,就是给到本土企业的机会。但是主机厂这边可能会觉得,首先你们要把你们的产品质量过关,然后就是你的价格上,可能也要跟别人去过关,然后呢就是你服务要过关,就是所有的这一切,然后别人才会考虑,因为它可能之前就有这种体系就已经构建了,然后你们算再加入进来,所以就其实还是挺,怎么说呢?需要你们做的工作还是挺多的。

张祖秋:对,没错,其实你说的都是前提,如果我们这些做不到的话,主机厂它也不可能选择我们,每个人都有生存压力嘛。但是呢在我们做到的情况下,有的时候主机厂也会觉得说,风险有点大,我们选一个跨国公司,怎么都不会出事的,或者说就算有点问题,它们也一定把它兜住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呢,可能就稍微,如果有点偏向呢,当然我们机会就会更多。其实呢这个本土的车场,它是有这个动力的,为什么呢?因为其实像这些大的企业,配合起来也不是这么顺畅的,有的时候它们的反映速度也好,或者说对于一些技术要求的变更也好,它们也不是很愿意配合,因为这些大厂啊,它的本身市场地位,它的谈判力度非常强,其实我们现在有的时候,本土车场出来一个车型,你说一年能卖多少辆,这个如果每个月上万辆,当然它可能这些跨过的零部件企业,它就很高兴帮你服务了。但是你如果告诉说,两三千辆一个月,你还做不做,这就很难说了。所以其实很多时候,本土车场的这个,我接受过它们一些,我们技术部门的,其实它们也是对这个跨国的零部件企业,有很多怨言,说这个没办法配合,如而且呢就是它们什么技术都不开放的,全部都是黑盒子,你最后你掌握不了的,它不告诉你。所以我们现在也看到呢,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企业,它是愿意给我们这些本土的零部件企业一些机会的,是会有的。包括一些原来是整个系统的,现在也会拆包,一整个系统,像发动机管理系统,原来都博世在供应,各种传感器,所有的控制器全部都是它一家的。现在呢其实慢慢的拆了,它会把一些传感器拆出来,慢慢的可能只留控制器给博世了。这个也是因为就是说它,主机厂它有成本要下降的这个压力,同时呢它也希望说能够掌握到更多的产品,不然的话谈判力始终在别人手里,所以其实还有这个趋势的。

记者:对你来说是机会吗?

张祖秋:那当然是机会。

记者:那您觉得就是您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壁垒有哪些?

张祖秋:其实这个汽车行业本身就是壁垒相当高的一个行业,特别是在OEM的领域。售后是相对来说要好一些,OEM领域壁垒本身就比较高。特别是如果涉及到核心的一些零部件,像汽车电子包括像传感器都在内都是一样的,主机厂会非常谨慎,它会非常谨慎的引入一个新供应商,所以对我们来说,当然首先我们这个产品,确实需要在技术能力,质量啊,成本啊,各方面,都要优于原有的这些供应商,这个压力是非常大的。然后责任也非常大,就是质量的责任非常大,然后这个交付的责任也是非常大,在OEM的这个领域里边。同时就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这个研发的周期,也是非常长的。一个产品,从开始研发然后到你能够进入到配套的体系,形成这个批产,比如我们这个胎压检测,从2002年开始研发,到了今年我们才是这个量上到足够高的一个量级,当然这个路就已经很长了,十几年下来,累计在里面做的投入相当多。所以在零部件企业来说,我觉得这个时间承受期啊,以及在各方面去跟这些跨国公司去竞争,这些其实都是门槛。当然就是在拿到项目之后,在批产之后,其实这个非常大的这种交付责任,非常高的这种质量责任,它也是门槛,像我们在今年我们也体会到了,就是车市的这种需求变化,其实波动是非常大的,在四五月份的时候,感觉到整个的销售,就是车厂的这种销售呢,相当的低的,比较低迷。然后过了八月份之后,突然就上得特别快,这个时候你不能让它断线,断线一天这个责任就是非常大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可能就是,整个的制造能力,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全部都要这个发挥出120%这种潜力出来,才能够满足所有客户的这种需求,所以这种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我觉得这都是汽车行业的挑战吧,当然汽车行业也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发展的一个行业,特别是在国内,虽然说刚才讲到速度比较放缓,但是确实它基数也已经很大,所以在整个这个行业发展来说,全球来看,它每年还是有个位数的增长,我觉得还是在长期发展的。同时呢当然它的高门槛,它也组织了一些新加入行业的这个竞争者,就是竞争者也不是那么轻易的能够加入到这个行列来。我们在做丰田的一个产品时,我们从跟日本的一级供应商开始接触,然后到拿到项目,这个周期也有七八年这么久,中间当然也有一些比较小的一些产品,可能用在某一个车型上,用量不是很大,它只是一些考验,真正最后拿到它最主力的车型周期非常长。但是你一旦拿到了之后,那如果说,要有一个竞争对手说把你赶出去,如果你自己没有犯很大的错误的话,那这个也是相当稳固的,所以这个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嘛。

记者:您刚才说的胎压检测是一个比较长时间的研发,我想问一下您这个研发占到你成本的百分之多少?

张祖秋:占营业收入吧,我们基本上研发费用都占营业收入6%左右。

记者:6%是行业的行规吗?因为我们之前采访的那个也是6%。

张祖秋:应该也不算行规吧,但是有人高有人低,但是可能5%、6%这个还是比较常见的。

记者:您刚才也说,今年整个车市不是特别的稳定,前几个月表现的是低增长的一个常态,但是七八月淡季后九月份又是一个非常销量的增长,这样的一个趋势,对于整车厂的这种情况对于零部件的一个压力,咱们这面有没有一些经验,就是零部件环节怎么样应对这样的销量带来的压力。

张祖秋:这个波峰波谷波动比较大,而且呢很难形成一个预测,有的时候车厂给我们的预测其实也是不准的,我们也很难依赖于它,像我们今年有一些产品,特别像胎压检测,我们在四五月份的时候跟供应商说了,我们的预测量减少,因为有一些电子元器件的这种供应周期特别长。然后到了七八月份突然说,我们不仅要增长,而且是增加的比原来多的多的时候,其实作为供应商来说,它们也觉得特别吃力。然后我们也在跟它说,这个需求特别大,我们也是很难去完全依赖于车厂给我们的一些预测,所以现在目前来讲呢,我们自己的一些想法说我们明年怎么办?因为也许明年还是波动相当大的话,那我们可能对生产制造的供应链来说,我们要稍微做一些平准的计划,不能让它波动这么大,否则的话,对于制造能量,对于供应链的这种供应能力,都是绷得特别紧。所以我们想,一方面是我们期望从我们自己企业来说,我们期望我们的这个客户群体更分散一些,不要集中在就是如果有一些特别主力的车型,它的一波动可能就是影响到整个的业务的变化,当然我们期望是把这个业务能够更分散,能够客户面更广一些。另外呢当然我们也在供应链这个上面,我们要跟一些供应商来做一些工作,希望它们能够在中间做一种缓冲,做一些安全工作,能够有足够的估计。另外呢,在这种季节的变动上,我们要数据上做一些更多的挖掘,现在就是我们要拿很多数据,我们要拿车厂销售的数据,我们要拿车厂下线的数据,当然我们也要拿各种各样的存货的数据。所以通过这样一些数据呢去挖掘,到底我们应该调整什么样的一个水平,才是合适的,所以只能是往这个方向去做。

记者:您刚才也提到,就是咱们在轻量化这个方面,主要是专注于这个技术,而非其它的材料,关于这个技术您能再说具体一点吗?

张祖秋:我们现在主要是专注在液压成型的技术。也就是说通过这个技术,我们通过内部加压,能够把这个等截面的管件,把它变成便截面的管件。因为在这个底盘,包括车身上,有相当多的这种结构件它是管件,然后它的这个截面变化是很大的,形状啊尺寸啊,变化是非常大的。传统来讲,当然主要是通过冲压来做,冲压然后焊接,它们的零件数量都比较多,但是现在主机厂对于这个重量啊都是有一些减重的要求和想法。所以通过这样的工艺技术,我们可以减少零件数量,然后保持甚至提高它的这种强度,但是这个重量可以减轻20%到30%左右,所以可能主要还是应用于目前,像钢材也好,还是铝材也好,这个压强都可以做。当然这个轻量化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往材料方向走,包括铝合金啊,或者碳纤维啊等等,这个就不是我们的领域,我们在这方面也没有积累,也没有研究。 

上一篇:金晓栋-合作以质取胜

下一篇:中国汽车后市场的高速发展期已经到来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