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百万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约90%的道路交通事故由驾驶员人为因素导致。那么,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如何降低道路交通风险?
《中国自动驾驶安全读本》认为,自动驾驶汽车拥有全方位的感知系统、智能的决策系统和精确的执行系统,不会出现违反交通规则、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疏忽大意等情况,能极大减少甚至消除这些人为因素产生的道路交通风险。
不仅如此,《中国自动驾驶安全读本》指出,自动驾驶还有利于破解道路交通出行难题。
先看一组统计数字:2017年北京因交通拥堵额外产生的人均经济成本达4013.31元;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4.6%,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我国大型城市停车位缺口平均在70%以上。
《中国自动驾驶安全读本》认为,自动驾驶汽车结合地图数据和传感器的实时感知数据,能提前了解前方的交通状况,制定合理的行驶路径避开拥堵路段。而且,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有效减少驾驶员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减少事故型拥堵。此外,自动驾驶还有望实现更加便捷的停车,有助于节能减排,并提升用车效率。
“这些结论所基于的前提是,自动驾驶在感知、决策、控制方面做得比人更好。”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刘法旺强调,目前业内仍在验证和探索,不断提升自动驾驶技术。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何霞则建议,由于很难保证完全避免自动驾驶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在努力减少自动驾驶安全隐患的同时,我国也应预研一些关于自动驾驶安全事件的处理机制。
《中国自动驾驶安全读本》显示,目前中国、日本、美国、德国、英国等全球主要国家已对自动驾驶产业进行了顶层设计。中国各地方政府正紧抓自动驾驶的发展机遇,北京、上海、重庆、长沙、深圳、广州、天津等城市相继出台了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管理政策。
记者了解到,北京在全国率先出台了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管理的相关政策。截至2019年7月,北京已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44条123公里,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安全行驶超过63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