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车行见 > 见新车 > 返回

未来汽车如何更安全 智能人性高科技

发布日期:2015-07-12 21:28   浏览次数:1144

车网中国 汽车安全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汽车安全方面的发展同样速度惊人,事实上,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我们在汽车安全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许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汽车安全的发展已经在你的想象之外。

未来汽车如何更安全 智能人性高科技

日前,梅赛德斯·奔驰在珠海拉开了“梅赛德斯·奔驰2007安全技术全球巡演”的帷幕,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汽车巨人在安全方面的最新成就。
 

来自德国的安全技术专家们在现场以不同的角度,通过3D成像、实物展示、驾驶测试等形式逐一展示了梅赛德斯·奔驰在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史上的辉煌成就,以及那些对现代汽车安全仍颇具影响力的安全技术,例如:缓冲溃缩区、安全带收紧器、防抱死系统(ABS)、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ESP)、安全气囊等基础安全设备。而这些在今天看似普通的安全技术,却是历经数代梅赛德斯·奔驰工程师们不懈的努力才将构想变为现实。
 

目前,梅赛德斯·奔驰最具话题性的安全配置预防性安全系统(PRE-SAFE)已经被广泛使用在奔驰旗下车型上,该系统通过安装在车前保险杠和隔栅上的雷达系统对即将发生的“危险”做出迅速判断,当系统判定即将发生危险的时候,车辆安全带会迅速收紧、前排坐椅迅速调整至最佳位置、充气坐椅迅速膨胀……车辆就像有了“条件反射”一样,对危险做出积极的应对。
 

路口辅助系统
 

能计算危险的立体摄像机
 

十字路口是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地段,有将近三分之一的重大交通事故在这里发生。而大多数碰撞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汽车在进入十字路口或转弯时不遵守停车标志或者交通灯信号。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驾驶者注意力的转移、不集中以及在遇到复杂而又难预见的交通状况时做出错误估计。
 

路口辅助系统核心就在于鉴别出有意义的像素,并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实施追踪。例如,有一辆自行车在前面骑行,并正要向左拐,立体图像处理系统在测定骑车人的位置时,会把骑车人看成是很多单个像素的组合体,并侦查各个像素的运动。而在进行所谓的追踪时,系统将对像素的运动进行全时的追踪,从而预告出它极有可能的运动方向。换言之:这个系统能够对事故危险进行预先判断。由此,驾驶员就可获知,这辆自行车正在慢慢地骑向车道中间,并已处在要发生碰撞的方向上。
 

未来汽车安全会怎样?
 

循迹辅助系统:会认路的汽车
 

未来汽车安全技术会是怎样?在这次巡演上,梅赛德斯·奔驰介绍了包括“会认路”的循迹道路辅助系统、依靠立体摄像机计算危险的路口辅助系统、能“阅读”限速标志的交通标志识别系统和时刻观察、监控驾驶员疲劳状况的防范疲劳驾驶系统等多项正处于研发阶段的安全技术,这些安全技术不仅保证车辆安全,而且使得驾驶更为轻松,能够在减小甚至避免危险造成的伤害,是未来驾驶的全方位帮手。
 

主管汽车安全与测试的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副总裁——梅伦霍夫在采访时表示,“汽车安全是个社会化问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汽车厂家有责任生产安全性高的车身,而政府和社会需要承担责任,要完善道路规划,提高行人的安全意识,倡导安全驾驶等。上世纪70年代,德国每年因车祸而伤亡的人数有20万,但在全社会努力下,到了今年,伤亡人数降低到只有5000人。现在中国的道路安全和过去的德国很相似,中国道路安全要取得突破,全社会都要加入进来,单靠汽车厂家是不够的。”
 

梅赛德斯·奔驰公司目前正在开发的循迹辅助系统是利用摄像机完成工作的。它可以在汽车无意间离开原车道时提醒驾驶员,并且把即将面临突发事故危险的汽车自动地引导回原车道,以避免严重事故发生。
 

循迹辅助系统可以比较路面和路面上的交通标线的明暗反差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识别出汽车前面的分道线。同时,汽车的运行线路走向和驾驶员的操作也被纳入到监控之中。这两个方面都很重要,因为只有对这两方面的信息进行对比,系统才能在驾驶员只是无意让车离开车道的情况下才会采取措施。如果驾驶员是有意地驾驶汽车越过分道线——比如超车,那么,循迹辅助系统将不会做出反应。
 

即使是短暂睡眠也不放过——防范疲劳驾驶
 

根据德国保险公司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四分之一的高速公路死亡事故的原因就是疲劳。由于过度疲劳而造成死亡事故的概率比所有其他的事故原因要高出2.5倍。而防疲劳驾驶系统通过一个对准驾驶员头部的红外线摄像机持续地记录其眨眼频率及每次的闭眼时间,根据其中的规律,一旦发现闭眼超时,就能做出判断,驾驶室内就会响起警告信号。

上一篇:汽车行驶安全:4大故障灯亮必须停车

下一篇:99%车主不会用的车载功能 安全气囊能关闭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