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车内异味问题已经成为除变速器、安全气囊、轮胎质量问题外,车主投诉集中的问题之一。
为了控制车内污染问题,2012年3月1日起,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27630-2011)正式实施。在《指南》中,国家明确控制了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这8种物质的车内空气浓度。由于考虑到当时汽车行业的承受力,此标准为推荐性标准,不具强制含义,希望能够推动相关企业自觉执行。
推荐标准变强制性标准
12年制定的《指南》虽然对改善车内污染起到一定效果,但是由于该标准不具备强制性,所以对车内污染的控制仍不彻底。因此,2016年1月22日,环保部公布《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环办科技函[2016]150号),新标准将替代《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27630-2011),并变身为强制性标准。
和12年《指南》相比,新《指南》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修改:
1
修订限值
2
信息公开
新《指南》要求汽车制造企业或者授权代理商应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上报备案,对汽车内部空气检测情况进行公示;
3
一致性检查。
一致性检查。主管部门有权随机抽查汽车的环保一致性,若样车检测合格,则判定环保一致性合格;
4
限定整改时间
限定整改时间。自2017年1月1日起,所有新定型销售车辆必须满足新标准要求。新标准发布前已经定型车辆,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要求。
甲醛清理工作还未结束
虽然国家已经对车内污染制定了强制性规范,但这并不意味着甲醛清理的工作已经完全结束了。
甲醛的工业用途非常广泛,粘合剂、染料、涂料的生产制作过程都离不开甲醛,所以即使国家做出了限制,汽车内部仍会有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残留。因此,买车之后,车主还需要继续进行甲醛的清除工作。
网上有很多汽车“去味”法,如柚子皮去味法、茶叶去味法等,但这类去味法都不科学。甲醛具有刺激性气味,这种气味在甲醛浓度高时会非常明显,当甲醛浓度低时,人们便很难通过嗅觉发现甲醛的存在。因此,要想做到真正的“去味”,用香气去掩盖气味并非治本之法,只有降低车内甲醛浓度,才能真正“去味”,才能远离甲醛威胁。
开窗通风能够有效地排出车内受污染的空气,并引进新鲜空气,促进车内空气流动,降低甲醛浓度,是一个操作简单的好办法。由于甲醛的释放过程十分缓慢,所以开窗通风并非最佳选择。最好找专业的除甲醛公司做一次全面的检测治理。